/>
“将来,草原上的陵卫,会和昌平镇、天寿山换防,保持陵卫战力。”
“如果有安排不过来的世官,也可以安排去陵卫。”
“陛下说了,陵卫的世官可以按照边疆卫所算,扩充到每卫150人。”
这个安排,让一些大臣皱眉。朱燮元出言询问道:
“陛下说的拓边,是在什么时候?”
“如今哈喇慎等部接受朝廷册封,朝廷要如何安置他们?”
对此,李凤翔微微一笑,说道:
“满桂的东平伯国,不就被草原部族认可,放在承德附近吗?”
“将来,陛下打算在收复辽东后,将满将军的领地北移,调大宁五卫去承德一带屯垦。”
“各个卫所,可以见缝插针安排在各个部族的边界处,为他们划分领地。”
这番话说得简单,其实却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不说满桂的东平伯国开辟后愿不愿意北迁,就是草原上那些部族,估计也不愿意大明安排卫所过去。
将来为了推行此事,朝廷少不得要出兵,教训那些草原人。
朱燮元盘算着这件事,觉得实在是头疼。将来为了这个,朝廷说不得就会逼反某些人。
不过在草原上设立卫所,好处又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大宁都司能重设,朝廷根本不需要在顺天府布置这么多兵力。
参谋部长杨嗣昌,这时也想着自己在草原上的经历,出言道:
“大宁都司,确实应该重设,将来要把大宁五卫迁过去。”
“哈喇慎颇有一些部落首鼠两端,接受大明册封,却又和建虏有联系。”
“距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还是设立卫所,更加让人放心。”
李凤翔闻言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不愧是陛下认可的参谋长,杨总长真是说到了陛下的心坎里。”
“将来,不但大宁五卫要调去草原,十二陵卫、太孙六卫,都会分调兵力过去。”
“长城五百里内,都要受大明掌控,不能有不受控制的势力存在。”
“将来不但要设立大宁都护府,万全都护府、大同都护府等,都要分别设立。”
“长城方面军,不但要负责长城一带防御,还要负责从长城出击,安定北方疆域。”
将皇帝这一番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一众枢密大臣。(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