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功高不能盖主
有道是“树大招风,官大担险”。一个人如果能力很强,又不懂得收敛,这个时候就成了上司心中的刺,弄不好就刺得他浑身是血。倘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即便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伙伴,恐怕也难逃厄运了。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取得成绩,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当然是员工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请不要忘记,如果没有领导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你是无法做出成绩的。因此,在谈到员工的成绩和企业的发达时,就不能不强调领导的贡献和作用。

倘若你不谙此道,在领导面前不懂收敛,仗着有点功劳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么危险离你就不远了!诚然,功高不是你的错,但时不时炫耀就是你的不对了。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进士出身,康熙时官拜四川巡抚,不足30岁便已成为封疆大吏。据说,年羹尧在拥立雍正登基一事上,建有大功。雍正荣登九五以后,授其军权,以平战乱。年羹尧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所向披靡,平西藏、定青海,立下赫赫战功。班师回朝时,雍正亲自相迎,加封其为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

然,年羹尧虽有平定西北之功,但论资历尚不足以与清初统兵的诸王平起平坐。但年羹尧志得意满,不禁得意忘形起来。按规矩,年羹尧与各省督抚的往来书信应使用咨文形式,以表示平等。但在年羹尧眼中,各省督抚俨然已经成为自己的下属,他在与各将军、督抚的通信中,一直使用令谕。

年羹尧进京面见雍正时,王公以下官员须跪迎,年羹尧坐轿而过,目不斜视。王公下马与年羹尧打招呼,年羹尧傲慢至极,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年羹尧在送人东西时用“赐”,“受赐”者必须向北叩谢;年羹尧在接见各省官员时用“引见”;自己吃饭时称作“用膳”,请人吃饭时则叫“排宴”,这在礼法甚严的封建王朝,俨然已属大逆不道之列。

即便是在雍正面前,年羹尧也狂态不减。一次,年羹尧编选一本《陆宜公奏议》,进呈雍正以后,雍正要为它写一篇序言。但还未待雍正写完,年羹尧便自行草拟一篇,请求雍正认可。很显然,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君臣之限,年“箕坐无人臣礼”,走的自是取祸之道。

雍正三年,雍正将年羹尧削官夺爵,定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年羹尧之死,自是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忘乎所以,不守臣道,不知限制,终得覆灭。

古往今来,领导者大多忌讳自己的属下功高盖主,掩盖自己的功绩,所以必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不知进退,一旦取得些许成绩,便得意忘形起来,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在看着自己,随时准备拉他下水。相信,你一定不想成为下一个年羹尧吧?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把功劳给上司某日,韩信与刘邦谈及带兵打仗之事,他志得意满地说:“陛下,您带兵不能超过十万人,而我带兵则是多多益善。”这固然是实话,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邦的脸当时就拉下来了。韩信何等聪明,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于是赶紧补充道:“陛下不善带兵,而善带将”,欲借此暖一下刘邦的心。虽然刘邦当时打了个哈哈,把场面圆了过去。然而,他真的就不会放在心上吗?如果你忘了上司,将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就很容易引起上司的嫉恨,这是很危险的。聪明人一定晓得多强调上司的作用,将功劳不露声色地让给上司,这才是稳妥的保身之法。

第二,见好就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振兴越国,终使勾践灭掉吴国,一雪前耻。其后,勾践加封范蠡为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勾践其人只可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遂修辞书一封,弃官而去,乘舟远行,不再复返。

据说,范蠡曾在齐国写信给好友文种,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君何不去?”其大意为:飞鸟射尽,弓弩就会被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猎完,猎狗就会被煮食。观越王面相,颈长而嘴尖,城府极深,工于心计,只可与他共患难,却不能与之同享乐。你为何还不快快离开呢?文种得信以后,感范蠡所言甚是,便假称病而不入朝,但终未能幸免于难。相对而言,范蠡则要聪明得多,他早早料到这一点,急流勇退,方得以保全性命。后又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并被世人尊为儒商鼻祖。范蠡的选择虽有些无奈,但却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相对于那些虽有功却不懂避的人,他才是英雄,可以说,他留给世人的是一个睿智的微笑。

我们在生活中亦应如此,切莫贪功念利,不知进退。你要记住,你的光芒永远不能盖过上司,有心智的人应该懂得忘记功劳,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