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总有荣时衰时,人在得意之时,多会通过某些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此乃人之常情。但切记,得意之时更应保持冷静、清醒、理智的大脑。倘若太过疏狂,难免要引火烧身,得意之情太过,即便是身边至亲之人,也会心生反感的。人在失意以后还要遭受罪责,都是在得意时埋下的祸根。所以在拥有成功和圆满的生活时,一个正人君子不能不时时小心谨慎。
《菜根谭》中有云:“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意在告诫世人,在得到恩惠时往往会招来祸害,所以在得心快意的时候要想到早点回头。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
得意时早回头,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其内在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
在这一点上,晚清重臣曾国藩便很有原则,他有取清代之的能力,却一直甘居人下。无论后人贬其愚忠也好、怯懦也罢,但不得不说,这亦是稳中求进的处世哲学。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是王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诫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
李元度联被斥,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联说:“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极为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整,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麟对蔡,以灵对灵,还要如何工整?”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
还有传说,曾国藩寿诞,胡林翼送曾国藩一联,联说:“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最初对胡联大为赞赏,但胡告别时,又遗一小条在桌几上,赫然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见之,惶恐无言,将纸条悄悄地撕个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左宗棠写好这一联后,便派专差送给胡林翼,并请代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后,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转给了曾国藩。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一似一未,我何词费!”曾国藩改了左宗棠下联的一个字,其含意就完全变了,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所以胡林翼有“我何词费”的叹气。一问一答,一取一拒。
曾国藩的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力克安庆后,曾遣人往迎曾国藩。在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之时,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舱。但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
当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时,石达开也曾提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曾国藩默然不应。
此事对曾国藩来说,不敢乘势而进,是怯懦,顶住众人压力是勇敢,这进退去从之间谁能分辨得清,谁又能把握得好呢?诚然,获取成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足以体现人生价值。但是你自己有多大能耐在一个群体里脱颖而出,有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因素?都需要你知己知彼;否则你是瞎子点灯笼——白费蜡。因此,曾国藩在建功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