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
底,八股文的危害,虽是朱元璋埋下的苗,但真正桎梏天下的根,还出在这群偷懒的考官身上。



他们越懒,越在乎八股文……



天下举人想要上这艘船,只能拿出八股文的票,拿错了票,是不会让你登船的。



像是杨士奇、姚广孝这种逃票混上船的,可谓极为罕见。



对于大部分举人而言,只能回家研究八股船票的问题。



六月三十日,方孝孺、姚广孝、杨士奇,进武英殿,汇报科举之事。



“此番取士合计三百二十名,俱以填入正榜,只待明日,便可张榜于贡院之外。”



方孝孺呈献给朱允炆一份清单。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些时日,辛苦你们了。”



接过清单,朱允炆仔细看去,三人点中的会元,名为王艮,第二名胡靖,第三名为金幼孜,而杨荣,位列第四。



一一扫过,在二十名位置,才看到了杨溥的名字。



“终于来了。”



朱允炆轻轻说道。



曾经在朱棣手下,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的“三杨”内阁,终于全部走入了朝廷!



而他们,将辅佐我朱允炆,开创建文盛世!



至于其他,朱允炆并不太在意。



科举提前一年,搞得如此紧张,说到底,只是为了杨荣与杨溥这两个人。



如今朝堂之上,朱允炆用得趁手的,除了解缙,就没人了。



姚广孝与杨士奇是不错,但他们并非是科举出身,也还没有朝堂积累,毫无群众基础,只凭着朱允炆的欣赏,是站不稳朝堂的。



所以朱允炆安排杨士奇去了国子监,日后国子监出来的官员,那都是杨士奇的学生,这才是杨士奇未来跻身朝堂的关键。



至于姚广孝,他做的事更多,不仅需要辅助编写《太祖实录》,还需推动国子监革制,时不时还得出趟门,去中军都督府转转,与徐辉祖、朱棣等人商讨三大营战阵配合问题。



朱允炆还将报恩寺、英烈碑的事交给了姚广孝,原因很简单,他也是和尚,方便与天界寺的人打交道。



所以,在杨士奇与姚广孝还没站稳之前,朱允炆需要杨荣与杨溥这两个科班出身的人,早点把这些人磨练出来,朱允炆才能更好掌控朝局。



未来的路会更为艰难,尤其是北方边境、迁都之事,没有足够的人站出来支持,朱允炆很难办成。



步步掣肘的朝堂,耗费了朱允炆太多的精力。一年来,可以说是施政三分,内斗七分,大部分精力都拿去和官员扯皮了。



这样的状况,必须打破!




(3/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