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对冲。
把饭捣成糊状还只是完成了一道工序,后面还要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倒在一种用木雕做的模具,模内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用木板压好后再脱粑。寻常糍粑大约直径15厘米,厚度5厘米左右。
做了一箩筐寻常大小糍粑后,又做了个不寻常的,超大,直径估摸着有2米,古知恩真是长见识了,大娘边干活边说到:“刚才做的小个的是糥米糍粑,给我们平时吃的,这个大的小米玉米糯米混一起,老头子说是杂粮糍粑,现在外面的人讲究养生,说是吃五谷杂粮身体更好,不过我觉得还是糥米的好吃,吃了一辈子了就觉得糥米的才对味。”
古知恩从小到大吃的也是糥米的:“做这么大的怎么吃得完啊?”
大娘压根就不担心:“正月里来的客人多着呢,越大他们才越稀奇。”
做为外地人,从来没有见过和吃过糍粑的郑青天化身成好奇宝宝:“这个怎么吃?”
主家有问就答而且很详细:“我们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糍粑,也可以用青菜汤下糍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糍粑。在煮甜酒把时候放入切成一小片的糍粑煮几分钟,也好吃。炸糍粑放入野葱,很香,还可以下面条的时候丢两块进去,味道又不同。等会我还会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在粑粑内放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叫蓼叶子糍粑。”
“吃法还挺多。”郑青天都迫不及待想尝味道了:“我看这都是用人工打,费人力又慢,刚才我打了几下手上就没劲了,要不要试试用机器?比如电钻之类的?”
大娘毫不犹豫的反驳:“那不行,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打的,每年到小年前后寨子里男女老少一起合力打糍粑,再说了,电钻打的能有手工打的好吃吗?”
郑青天倒是觉得可以试一试,机械化才是第一生产力嘛。
“闺女,我老头子叫你们呢,现在他空出手来了。”顺着大娘的指点,古知恩看到了刚才爆米花的老师傅,原来他就是巴梅,可真厉害,多才多艺。
古知恩赶紧去楼上背包里拿了破盆下来:“师傅,你看还能补吗?”
老师傅把手上的烟袋和水烟筒放下,接过破盆后眯眼打量了好一会,才说到:“能补,不过我这手艺已经放下好二十多年了,有些手生,现在的人东西坏了都是重新买,早就没了以前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喽。你想用什么材料补?金的还是银的?”
居然用金银!古知恩大惊,要知道这年头不管金还是银,价格都很高的,补不起:“就没有其它材质的吗?”
老师傅是见过大世面的:“以前我补碗都是用蚂蝗攀也就是铆钉,这不是看你这盆是老物么?现在玉都讲究个金镶玉,你这老物不得更讲究啊?”
如果真用金或银补,一是怕倾家荡产,二是郝女士估计再也不敢拿来喂鸭,还得日夜睡不好担心盆被偷,毕竟隔壁的腊肉就被偷了不是吗?古知恩很快的下了决断:“还是用铆钉吧。”
“行。”补碗匠秒上线,先用一根绳子把破盆捆扎好,用很小的钻头,在两块破盆上打上对应的小洞,再用小锤子将蚂蝗攀的两个头,紧紧嵌入破纹理上对应的小洞。
老师傅边工作边进行手艺承传:“这种手艺活很讲究精巧,首先所打小洞的大小、深度应该小于蚂蝗攀两个头的大小和长度,破盆纹理对应的小洞距离和蚂蝗攀的长度一致,不然蚂蝗攀就和小洞配合不紧凑,补不牢固要漏水的。再用小紫铜锤敲击蚂蝗攀两头,敲击很讲巧劲,用力要平均,用力重了,盆要破,不重,则蚂蝗攀嵌不进小洞,你这盆最少需要20只蚂蝗攀才能补结实。”
一阵敲敲打打后补好了,老师傅进屋拿盆盛满水,果真一滴都没漏,就是吧蚂蝗攀宛如趴在盆上的蜈蚣,丑得惊天动地,古知恩嫌弃得很:“也太丑了。”
老师傅真是个宝藏:“别急,还能雕刻图案呢,你喜欢什么样的?”
其实古知恩想把爱豆的脸雕刻上去,不过怕说出来挨打,强人所难是不道德的:“雕您最擅长的吧。”
“行,闺女是个爽快人,那我就雕青花缠枝,瞧着配你这盆正好。”
老师傅说完戴上老花眼镜,开始沿着裂纹处进行设计挖槽,压模,打磨,描绘,再打磨,上色,最后抛光,艺术品诞生了。
盆身由五层花纹构成,纹祥满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