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学宫最后一天(4)
但真看的话,就像近视眼没有戴眼睛,整个世界模糊不清。



因此很多里,穿越过去造玻璃,马上就造出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显然是骗人的东西。



在没有人摸索出最完美的玻璃比例,制造出最纯净的玻璃之前,哪怕是用吹制法,也不可能造出毫无杂质的玻璃,自然也不可能造出望远镜和显微镜。



如此一来,目前的玻璃制品也只能满足人日常需求,却满足不了更加严谨的实验需求,至少没有显微镜,生物学想要获得更大发展还是不太容易。



不过这一切都不远了,因为完美比例的玻璃制品依旧处于实验当中。



正如科学家制造电灯时,花了数年时间,数千种材料,才最终找到来钨丝一样。



科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魏翱的陪同下,陈暮巡视了所有实验室,观察着学生们对于科学的态度。



他看到很多人都是非常努力而认真的做着实验,没有人偷懒,也没有人在东张西望不听老师的讲解。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暮还是很高兴见到。



这里的学生大多出生于贫苦家庭,为了出路不得已进入最危险,待遇却最好的化学院。



只是化学跟物理不同,它是一个改变物质属性的科学。虽然不可能真的制造出黄金出来,但它的作用,就是通过两种或者多种以上的物质通过融合分离等手段,来制造出一种新的物质。



因此它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支撑,很多化学院高年级学生,大多是泡在实验室,忍受着枯燥而又无趣的实验内容。



哪怕是没有任何进展,至少他们的态度还是非常勤恳认真。



陈暮这一切,还是很满意他们的努力。



不过他同时也知道,或许现在的化学水平,依旧难以得到更大的突破。



因为跟物理生物一样,现在青州的化学还只是停留在实践阶段,很多理论知识还没有创造出来。



不止是现在,包括西方也是长期处于实践在前,理论在后,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确立。



像这样的情况,在古代东西方相当普遍,但有一点是一个必然现象。那就是古希腊时代确定的逻辑体系,奠定来科学的基础,等到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就产生来喷井式的理论爆发。



最后在十八世纪末,利用长期的理论知识作为积淀,才让工业革命正式起航。



这是爱因斯坦于1953年在写信时提到的事情。



也是他在信中提及,为什么古代中国明明很多发明创造都领先于世界,却没有成为现代科学的起源地的根本原因。



陈暮作为金融业从事者,虽然并非理工科专业,但数学逻辑对物理化学的影响还是很清楚。



毕竟数学逻辑不仅仅对物理化学,对天地万物包括金融经济,都极为重要。



因此他并不急于让化学院制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出来。



他希望能够看到的是,由数学院开始萌芽的逻辑思维体系得到扩展,然后再延伸到物理学院与化学院。



数理化不分家,如果没有数学,那么物理与化学,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基础。



所以目前能够看到化学院的学生对于化学的实验研究积极开展就很好。



要想在几年内,走完西方两千年的进程,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切,都需要时间去沉淀。



哪怕现在有一个未来人在带领他们前行,也只是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而已。



不过即便是少走一千多年的弯路,也依旧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等到数学院在扩展中国传统算筹数学的同时,能够在陈暮的帮助下,将逻辑学、演绎学等数学最重要的组成构造起来之后,那么物理与化学,也将呈现飞跃式的进步。



到时候《万有引力》以及一部分《元素周期表》,恐怕也很快就会应运而生。



那时,便是科学理论知识蓬勃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