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3章 以待天时
重量。



对于冶金技术,朱高煦并不担心,因为大明的冶金技术一直领先于欧洲,哪怕到了明末,明朝工匠也只是在设计理念中赶不上欧洲人,但在冶金技术上依旧保持领先。



真正让朱高煦担心的,主要还是火药技术。



火绳枪之所以能配合长枪主宰战场,粒状火药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混合物,粉状火药容易分层,容易受潮,其燃烧效能不稳定,这个也导致早期火枪装药多少很随心,添加少了也许子弹软弱无力,多了又容易导致直接炸膛。



随着火药颗粒化技术的发明,粒状火药性能更稳定,威力更强,也就保证了火枪的威力。



哪怕只是基本的黑火药,一旦比例正确,依旧可以击杀一个身穿重甲的士兵。



对于重甲来说,火绳枪之后的火枪完全是一个无解的方式。



当然,冷兵器被取代是逐渐进行的,并且除了技术进步,更关键是战术的进步。



西班牙大方阵,可以说是火绳枪时代热兵器取代冷兵器的一个重要模式。



长矛兵加火枪兵的组合降低了火枪兵被敌方骑兵轻易攻破的风险,也增强了这个组合在战场上的统治力。



朱高煦不太清楚西班牙大方阵是个什么样子,但他清楚当下的明军是什么样子的。



论长枪,当下除了老朱,没有人比朱高煦更明白如何训练。



长枪与火枪是很难有所配合的,因为长枪想要成功抵御骑兵,必须要结成密不透风的枪阵,而这种阵容中,火枪兵是很难有机会射击的。



因此朱高煦需要做的是训练火枪兵和长枪兵的配合,以三段排枪对抗敌军前军先锋,而后迅速换阵,火枪兵退至后方,长枪兵顶上。



只要火枪兵能承受住二十步才能射击的压力,那不管是蒙古骑兵还是明军骑兵,他们的兵锋都将在三轮排枪过后被顿挫,而这个时候就是吉林卫长枪兵冲锋的时候。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前排士兵所需要的心理承受要求极高。



蒙古人的弓箭是很歹毒,但随着重甲时代到来,骑射已经演变为了抵近面突,而后回转本阵,积蓄马力后再度面突。



抵近面突的打法,对骑兵来说也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力,正常标准下是二十步面突后绕行撤退,部分精锐可以达到十五步乃至十步,但现实中大部分蒙古骑兵只敢在三十步的距离面突,只有装备最精良的敢进入二十步。



朱高煦运气很差,如果不出意外,他日后遇到的明军骑兵都将是能抵近十余步面突的精锐。



另外这个时代的火门枪破甲能力也只有十余步,因此明军的火铳手在北伐时并不能很好的击垮成编制的蒙古骑兵,只能在长枪兵后打打下手。



洪武年间的火铳对付蒙古骑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对付明军骑兵了。



因此朱高煦必要弄出火绳枪,在军队三十步以内的距离构建出一道弹幕。



火绳枪对重甲兵的有效射程是很感人,但还没有感人到三十步以内无法击倒敌人的程度,更何况朱高煦的要求还是极为苛刻的二十步。



想到这里,朱高煦的目光往城下扫去。



在那里,等待他的兵卒们正人手一杆丈四长枪,只可惜他们的肩头没有火绳枪,不然他们便是朱高煦心中最佳的‘靖难渤海军’了。



“得快些解决火绳枪和火炮的问题……”



朱高煦暗叹一声,随后转头对林粟道:“当下煤炭、铁锭的产量如何?”



虽说亦失哈才是吉林城的大管家,但林粟负责三个工场的马队和护卫工作,这些工场的情况他也是十分清楚的。



因此他没有令朱高煦失望,而是不假思索道:“铁锭日产二百余斤,煤炭日产两千斤。”



两个月的读书写字让林粟多了些沉稳,见状朱高煦也下了城墙,与他在堡内走了几圈。



他指出部分地方的不足,然后又看了看粮仓之中的粮食是否足够。



在确定一切都没有问题过后,他才招呼林粟准备回吉林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