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2章 你得敢于批判!
们恍然。



不由得连连点头。



这么一解释,很多东西便清晰明了了起来。



以往,为了考试,背课文,读死书的情况,的确是不可避免的。



比方说



xx的xx作品很经典,必考。



那么,自然会有很多学生开始看各式各样的解析。



但有时候往往比较容易忽视本质。



学生这么一问,李景霖这么一解答。



很多脉络便清晰无比。



像是一些比较明显的承载方式,是最好理解的。



比方说,歌剧,音乐剧,或是歌曲。



都是带歌词的。



想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



基本全是由歌词来承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是文学的载体。



而有些不太明显的



比方说,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就用一种十分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描述了包办婚姻所引发的悲剧,具有批判性。



虽然。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没有歌词的。



但它的背后,是有一整个“民间传说故事”或“文学作品”的内容担当的。



是一种“运用音乐的形式,去表达文学内容”。



说到底,具备批判性的,还是文学,并非是音乐本身。



“好的老师,我懂了。”



见同学明白了。



李景霖便点点头。



继续开始讲课。



原本。



这只是一堂课中,发生的一个很小的插曲。



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结束了课程,李景霖回到琴房。



在带了一下两位徒弟的练习后。



便开始了“摸鱼”。



说是摸鱼,其实也是为了工作。



某厂牵头的电视剧,《三体》,也在前段时间里正式开始拍摄。



得到了拍摄消息的李景霖。



自然也在制作《帝陵》配乐的工作,以及正常上课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提前开始看书。



看《三体》这三部。



第一遍,看的时候,震惊于剧情的精彩,想象力的丰富。



可是,已经看到第二遍的李景霖,却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的内核。



回想起今日在课堂上的一些讲述,却开始有点沉默了起来。



问题,便出现在这批判性上。



李景霖微微叹了口气。



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



打开电脑,浏览起关于《三体》的种种评论。



便在b乎中,看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你认为《三体》优秀在哪里?



仔细想了想。



李景霖并没有做隐藏。



而是大大方方的打开了自己有着身份认证的账号。



开始回答起来。



【有的人惊叹于大刘的想象力,有的则是被剧情的宏大与波澜起伏所吸引,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观看,却发现,《三体》之所以成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它优秀的批判性之上。】



是的。



批判性。



在课堂上,刚刚教了学生们,关于批判性的一些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