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0章 郎世宁
你说啥玩意?
李定安双眼一突,感觉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你懂个毛线的油画……嗯,这么说有点不尊重,如果打个比方:雷明真买一百件古玩,也别管是哪朝的或是哪国的,其中只要有一件真品,都得夸他一声好运气。
要问为什么,看他裤兜里的画报就知道了:丫的买东西全凭眼缘,先看顺不顺眼,然后才会看旧不旧。
但古玩市场里哪件东西看着不旧?
假的都比真的旧,又没有耐心,李定安手把手的教他都不愿意学,他不上当谁上当?
但现在只是瞄了一眼,他就敢说这东西有两百年。再算一算,乾隆时期到现在,可不就是两百年?
而李定安又看了多久?
昨天加今天,一小时都不止了……这不科学啊?
孙明方也停下了脚步,转过了身。
心里比李定安还要好奇:他们俩看了半天,连作者是中是外都不敢确定,李定安的同学一来,嘴一张,就说是传教士画的?
清中期有多少传教士他当然不知道,但是会画画的且中西贯通的名家,手上和脚上的指头加一块就能数的过来。
惊愕间,他又走了回来,满脸惊奇……哦不,神奇。
李定安也回过了神,一脸纳闷:“怎么推断的?”
“你忘了哥们是干嘛的了?翻译,精通七国语言,所以不用推断,用眼睛看就行……”
他伸手往画上一点,“看这个名字,字腔是不是特别大,字体是不是特别圆,你看那个“P”,都快像个球了……这种书写方法源自于十七世纪末出土于罗马城的圣经石碑。
除了圣经,还刻有八世纪教皇斯提芬二世和法兰克国王丕平签立的建立梵蒂冈教皇国的协议,所以称为国王碑或教皇碑,这种字体也以此命名……
不过并没有怎么普及,只是天主教内部用作抄写或刻印圣经。差不多到十九世纪,梵蒂冈被意大利王国吞并,这种字体就彻底消亡了,算算时间,离现在也就两百年。
而圣经也不是谁想抄就能抄的……再看这,四根铜柱和红铜穹顶,这叫青铜华盖,教皇专用宝座,就建在梵蒂冈城国,现在都还在……巧了,哥们去过,但那时候的普通人谁能见到,他不是传教士是什么?”
我去,涨知识了?
还真就触及到了李定安的知识盲区:大学的时候为了赚外块经常帮雷明真做作业,所以除英语外,法、德、意、日,以及阿拉伯文他都懂一点,但只限于现代。
两三百年前的还真就没接触过。
至于教皇宝座……倒是挺想去看一看,但他富裕起来才几个月时间?
孙明方更不用提,就只学过英语,但早忘干净了……给他张英语地图,他连梵蒂冈在哪都得好好的想一会儿……
“阿珍,你确定?”
“废话,要不是我赔你一幅!”
好家伙,如果雷明真没看错,基本推翻了他和孙明方的判断:作者就不是中国人,而是正儿八经的外国人。
一是字体。
用了半辈子的毛笔,写了半辈子的方块字,突然要用硬笔写字母,能写出来就不错了,哪能顾得上什么字体不字体?
当然,非要较真,也不一定写不出来,照着描也能描全乎了。
但教皇宝座没办法解释:见都没见过,就是神仙来了也画不出来。
同时,确定作者身份的难度也降低了无数倍:如果之前是大海捞针,那现在就是鸭中找鸡:首先可以确定时间:乾隆时期,最早不超过康熙。
其次是外国人,再次是传教士,而且会油画,更精通国画。最后,他能接触到宫廷贡布,说明既便不是宫廷画师也绝对是清廷的官员,而且官小了都不行……这么一算,数来数去就那么十来二十位。
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郎世宁、安德义、钱德明、刘松龄……以及更早,担任过钦天监正和礼部侍郎的汤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