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九十九章:东线胜利,西线进攻
更是数万起步。



5月8日,损失惨重的德国军队撤离了华沙地区,俄国军队对于华沙的保卫战成功。



这还没完,在尼古拉大公的命令下,俄国军队在伊万格罗德开辟了新的登陆场,也是东方战线的第二战场。



这一新的战线开辟,让德国军队的攻势瞬间减弱。德国军队不可能不防备自己的侧翼,这让正面的德国军队开始分心,不得不分兵前往自己的侧翼。



德军的攻势减弱,俄军就接过了进攻的大旗,由守转攻,从辛格奥吉耶夫斯克,华沙,伊万哥罗德,桑多梅日地区,向德国军队展开猛烈进攻。



此时的德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连番后撤之下,已经中断了和奥匈第一集团军的联系。



而奥匈帝国的第一集团军想在战争中支援德国军队,却误入俄国军队的重围,最终损失惨重,整个集团军被击溃。



借用鲁登道夫的一句话来说:“11日下令撤退,但这次撤退完全身不由己。我们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现在看来,俄国军队即将入侵波兹南,西里西亚和莫拉维亚地区。”



事实上,鲁登道夫的判断十分正确,在取得了初步战役的成功之后,德国军队加急向西和西南进攻,目的正是占领西里西亚地区,然后从西里西亚地区进入德国腹地,配合西线战场的四国联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俄国人的野心很大,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初步胜利之后,俄国国内甚至有了攻入柏林结束战争的计划。



如果不是尼古拉大公借口要和西线军队配合,不能盲目前进拖住的话,恐怕尼古拉二世真的要制定让军队全力进攻,攻克柏林的计划了。



虽然德国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战场的进攻屡次失败,谁也不敢保证此时就能攻克柏林,德国军队仍然有着一战之力。



东线这场战役被命名为华沙-伊凡哥罗德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就是在这两个地区附近打响的。



这场战役对于东线战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出动了高达80万的军队(包括华沙和其他地区守军),面对德奥30多万的军队,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



虽然俄国方面的伤亡将近十万人,但就这次战役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这十万人的伤亡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役之后,德国军队在东线和西线分别经历了一场惨败,不仅打破了德国军队最高战斗力的神话,让包括俄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看到了直接战胜德国的希望,经验也让德国国内一部分势力丧失信心,德国人对于战争的热情似乎没有那么高涨了。



在俄国人发动战役后不久,西线战场的战役也相继发动。



澳大拉西亚军队被分成了两部分,近卫二师和常规三师独立行动,英法又调集了两个师,组成了一支混合军,交由马丁师长指挥,保护法国集团军的侧翼。



那40多万庞大的土著军队,则被调集到了正面战场,充当联军进攻的炮灰。



土著军队确实也是这么用的,远征军总司令马丁对于这样的计划没有任何怨言,毕竟英法也调集了两个主力师。



1915年5月7日,随着来自法国总司令部的一封命令,西线战役全面打响。



最先行动是的是中线,澳大拉西亚远征军也在这里。5月7日下午,法国两个集团军,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加起来将近85万作战部队(40万主力部队,45万土著部队)向着阿尔萨斯和洛林一线进发,打响了收复失地的第二枪。



紧接着在次日,法国一个集团军,英国远征军加起来将近50万人的军队,以及比利时目前剩余的军队大约8万人,浩浩荡荡的从法国北部出发,目标是收复法国边境和比利时部分要塞。



南部地区的战役是最后打响的,在这里法国只出动了一个集团军,负责给意大利军队掩护。



意大利军队则出动了整整50万军队,对奥匈帝国展开猛烈的攻势,攻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有争议的地区。



西线战役的规模比东线还要大,仅仅协约国方面,参加战役的军队加起来就将近两百万人。



如果算上德国军队,仅仅在西线战场,有高达300多万人亡命拼杀。



为了应对这场攻势,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