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
只是虽然心中有着赞同之意,但诸葛亮的脸上却没表现出什么异常。



诸葛亮看向糜旸言道「既然子成有这番见解,那可有相对应之策略?」



诸葛亮的语气很是寻常,令糜旸有些摸不着诸葛亮的想法。



他方才那番言论,除了有借鉴历代以来各大贤臣的理解之外,还加入了自己的看法。



不可否认,大汉亡于土地兼并及地方豪族壮大。



但这是原因,不是根源。



土地兼并与地方豪强,都是历朝历代灭亡的重要原因。



但造成土地兼并,地方豪强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而直接原因就在于封建制度的不完善,朝廷的软弱。



这种根源在封建社会,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这一点目前,亦并不适合在诸葛亮面前提及。



所以只能从直接原因入手。



只要朝廷能够作为,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相应的制度去抑制、去打击,那么就能改善这种情况。



只要维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



例如汉宣帝,他之所以能将大汉带向鼎盛,就是他深知民间疾苦。



他掌握实权之后就开始大分别为赏罚分明令民众各尽其力,俭约用度以丰国库,薄征税赋以令民富。



待国库充盈,军备有余,人心向附时则可举兵出征。



敌国民众,若知道我朝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则势必会对我国有所期盼。



期盼之心一起,则必取敌国之势即成。



有此大势在,熟悉敌国国情之人,会为我国充当间谍。



熟悉敌国山川地形之人,便会成为我方进攻敌国的向导。



若北方之民与我国之民心意相通,则是天意即是如此。



以实利唤起天下人思念汉室之心,到那时大王举兵北向,则无有不胜。」







在糜旸看来,所谓的天下人人思汉,更像是一个政治口号,但这个政治口号既然会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就像历史上,曹魏与司马晋禅代之时,社会名士出于私心一片赞誉之声,都以为盛世要来临了。



而后就是神州陆沉,更大的一场灾难来临。



在那场灾难降临之后,社会上下才知道大汉的好,纷纷开始人心思汉。



就连许多异族建立政权,为了笼络人心,都纷纷以汉为国如糜旸今日所说的一般,那么做的。



在听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开始产生了变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没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很令人瞩目以及赞叹。



但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间唯一的名将,有了糜旸,刘备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胜负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较。



诸葛亮更喜爱的是治世之军政能臣,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乱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单靠武略,亦要有着长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见解不足以让诸葛亮惊为天人,引为圭臬,但却让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糜旸今年不过二十一而已。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在万事顺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辅左大汉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汉就要有新的贤臣来看护,要有新的贤臣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大汉。



以往诸葛亮将这种期望大多倾注在马谡与蒋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现,令他心中有了第三个人选。



诸葛亮眼 「乱世之中,人心莫测,若想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