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要到十月二十五之后,才有可能知道他们在王庭所发生的事情。”
那就是还有二十日,刘贺只能等下去。
刘贺暂时将此事抛在了身后。
匈奴太远,长安太近,要先解决眼下的事情。
“昨夜回去之后,韦卿可与你的父亲谈过了?”刘贺问道。
“嗯,家父说不管是大鸿胪,还是门下寺长史,都是大汉的大鸿胪和大汉的门下寺长史。”韦玄成说道。
刘贺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意味着,在九卿之中,刘贺又获得了一票,胜算自然又多了一分。
“朕今日让你来,是要你去送一封信,这封信非常重要,所以你必须要挑选信得过的人去送。”
“诺。”韦玄成简单地给出了回答。
“韦卿就不想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刘贺笑着问道。
“既然陛下说这封信很重要,那么微臣只要派信得过人送到即可,至于信中写的是什么,并不重要,也不是微臣要关心的。”
“这封信是要送给领兵在外的水衡都尉后将军赵充国的。”
韦玄成神色一凛,昨日在温室殿里的时候,天子可未曾提到过赵充国。
今日天子要给他寄信,那么很多事情就不言而喻了——这赵充国看来也是天子看准的人。
天子现在要给赵充国送信,自然是与在朝堂上削霍的事情息息相关。
“所以韦卿打算派谁去送这封信?”刘贺问道。
“舍弟韦宏,现在是光禄寺的郎官,曾经到西域周游半年,微臣觉得可以派他去送这封信。”
韦宏,在原来的历史线上,会成为东海太守,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韦玄成能让自己的亲弟弟去送这封信,可见刚才所言不虚,整个韦氏一族,已经坚定地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和安乐那个墙头草比起来,高下立判。
“好,此事就交给韦宏去办。”刘贺说完,就从怀中把那墨迹未干的宣纸交给了韦玄成。
“陛下,不需要用传信筒封印吗?”韦玄成疑惑地问道。
“为了预防万一,将信带回去,让韦宏背下来,然后将信烧掉。”
韦玄成有一些惊讶,又有一些感动。
传口谕,这意味着天子对韦玄成和韦宏的绝对信任。
“微臣明白了,定让舍弟不负君恩。”
……
韦玄成只是刘贺要见的第一个人,在他离开温室殿不久,戴宗就带着一个老人来到了殿外。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公之一——御史大夫蔡义。
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的副手、侍御史之首,在朝堂上有超然的地位。
在大汉初建之时,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军国大事都是皇帝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商议决定的。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其实与天子在权力上有着天然的矛盾,所以御史大夫就成了二者的粘合剂,因此就与天子反而更亲近一些。
除了协助丞相监察、考核百官之外,曾经的御史大夫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百姓群臣向天子上书的章奏,由御史大夫府代天子整理。
但是孝武皇帝开始,御史大夫的这个职责被剥去了,并且并入到了尚书署的权责当中。
这本是孝武皇帝收缴朝权的一个手段——但是现在,却成了霍光擅权专权的工具。
刘贺如果想要削弱尚书署和霍光的权力,那么就要推翻孝武皇帝为巩固君权所做的一些事情——霍光是大汉的“隐形天子”,想要削减霍光的权力,其实就是削减天子自己的权力。
而削减天子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相权”,让三公九卿去分割尚书署的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