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抓住对方疏漏有意曲解对方用意的生动例子。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但是却故意误解其本意,只是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这个问题虽然回答了,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给对方任何有用信息,令其大失所望。
●寓理于事
寓理于事,就是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能反被动为主动,让对方代替自己回答问题,可以说是应对提问的较高境界了。我们可以针对对方的提问,举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反请对方说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说明对方的观点正是问题的答案。一个回合下来,对方这个“系铃人”在我方的诱导下不知不觉又成了“解铃人”,使我方得以轻松地摆脱困境。
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都抢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一位年轻记者破例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待。他没有正面回答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一块蛋糕。
记者获得此殊荣,十分高兴,他很快便把蛋糕吃下去了。接着,总统又请他吃了一块。当他刚要开口请总统谈谈时,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蛋糕。青年记者受宠若惊,肚子虽饱了,但还是盛情难却,勉强吃了下去。
记者正在抹嘴之时,只见罗斯福总统微笑着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
记者实在吃不下去了,便向总统申明。
罗斯福总统笑着对他说:“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刚才您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罗斯福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通过连吃四块蛋糕的感受,体验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想,可谓高明之极。
●接茬引申
所谓接茬引申法,就是当对方提出的问题使你实在无法回避又难以做出正面解答时,不妨顺水推舟接着他的话茬往另外方面引申,用引申之处的绝妙结果来回答对方的提问。接茬引申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间接回答的话语出乎对方的意料。所以,接茬引申法是岔题作答“空口道”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请看丘吉尔是如何妙用接茬引申的:
20世纪30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有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咬牙切齿地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还是这个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发表演说,极力主张与苏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的侵略。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细细去品味。这种间接岔题作答,不但能恰到好处地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答话的语言充满情趣、魅力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现引现证
现引现证犹如现炒现卖,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地取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得自己的论据更充实、更充分,喻义也更深刻、更贴切。现引现证的“道具”通常是和对方有关系的。现引现证的最突出特点是语言直接、单刀直入,其攻击力足能使对方因猝不及防而落败。
卡特竞选美国总统时,一位酷爱找茬的女记者采访了他的母亲。
女记者:“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保证说卡特从未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无邪的。”
女记者:“何谓善意的说谎?”
卡特母亲:“你记不记得,在几分钟之前,当你刚跨进我家的门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见到你非常高兴?”
女记者立即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卡特母亲“以人喻理”,现引现证,既削弱了女记者咄咄逼人的架势,又维护了自己儿子的形象。
●否定假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