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三)
“仲方兄对在下的改革可有见解?”



卫怀与杨怀绳坐在淮清桥旁的茶肆里,摆上棋局,正下到一半。



“某以为,改革不必先谈世弊,当革人心。”



杨怀绳轻轻提了一个子。



“此话何讲?”



“人心不古矣!”杨怀绳叹道,“今人不知修身养德,皆不通礼乐,以致先贤之道,尽数损敝,故教化不兴,至于数代,国祚因之短命也。”



“所以,按你之见,该当如何?”



“应重整礼乐,于各地修缮古庙,行祭祀之盛事,且使各处尊奉古法,力求重行周代之礼乐制度。”他说罢,又走了一步棋。



“仲方兄啊,周代制度既已废千年之久,其法度早就不合适宜。若存其礼乐制度,岂不宗法、井田诸类,均要起用?按怀之见,改革需废旧换新,不可抱残守缺!”



杨怀绳苦笑着摇摇头,并不回话。



“我能说一句吗?”



卫怀刚下了一个子,便听到自己身后有人说话;回头一看,一人倚在一旁,轻轻地微笑着。



“您这棋下错了……应该在这边……”他说着,指着棋盘上的一处,“您在这不就能冲断了吗?”



“你是干什么的?”这番话让杨怀绳恼怒了,他腾地站起来,“所谓‘观棋不语真君子’,你想要卖弄棋艺,找人下去,别打搅我二人弈棋!”



“都是读书人,你脾气怎么这么大呢?!”那人被说得脸红脖子粗,用眼睛死死瞪着杨怀绳。



“你想干什么?”杨怀绳抬起拳头来,厉声发问。



“好了,好了,仲方兄……”卫怀赶忙起身,按住他的胳膊,向他使了个眼色:冷静一点。



“都不是粗鄙之人,何必动怒……”卫怀劝慰那人道,“敢问足下名姓?”



“您还好些……”那人不屑地一瞥杨怀绳,才转脸和卫怀说:“在下姓夏,名元龙,字人英。”



“久仰大名!足下可是附近那所书院的先生?”



“您知道我?”夏元龙心下一惊。



“前些年在国子监的时候,就知道有位夏人英勤于训导学生,被书院请了去,不期今日相会啊!”



夏元龙脸色陡然一变,吃惊地问:“您不会就是……”



他大笑道:“我便是卫怀。”



“幸会!幸会!”夏元龙便向卫怀深深地一作揖。



杨怀绳却冷笑一声。



他扭头一看,杨怀绳仍闷头下着棋,始终不抬下头。“这位兄弟……”



“他叫杨怀绳,字仲方。”卫怀回头瞅见他,眉头一紧,喊道:“仲方兄!……”



杨怀绳还是只当听不到。



夏元龙在旁一拍卫怀:“我去跟他赔个不是就好了。”



他一只手扶着桌子,慢慢移步到杨怀绳面前,轻轻唤道:“杨公,杨公?”



“怎么了?”杨怀绳还是满面烧红,怒气好像并无消减。



“哎呀,多大点事儿……我在这跟仲方兄道个歉,望仲方宽宏大量,恕我无礼。”



杨怀绳一看卫怀,卫怀使劲地朝他这边点头,他才说道:“你明白就行。我们都是读书人,这些规则俱应晓得,何必如此?足下以后别如此轻率无礼就好。”



“是……”



杨怀绳方才释怀。为表示自己心无芥蒂,便望桌上甩去三枚铜钱,招呼茶博士道:“再给我们这桌添上盏茶!”



夏元龙那紧绷的神情顿时放开了:“谢谢仲方兄能大度容人哪……”



卫怀也笑了:“这有什么!仲方只是禀性刚直,气性又不大嘛。”



“及民说的没错,来,”杨怀绳拉开一旁的椅子,“我看你也是手痒了,跟在下弈一局?”



夏元龙笑逐颜开:“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