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姓氏改革的探讨
之所以重名,原因是大姓太多所导致。姓越大重名的越多,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都在李王张刘前四大姓氏上。大姓是重名的祸首。减少重名,必须想办法消灭大姓,让姓氏走出单调丰富多彩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消灭大姓,必须要改变姓氏现有的格局,对姓氏进行改革,推陈出新。说到姓氏的改革,很多人一定会产生顾虑,这毕竟是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是传统文化。姓氏能否进行改革,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1姓氏的第一次巨大改变
(1)姓起源于母系
古人为了生存,他们成帮结火,以洞穴为家,用
木棒和石头做成武器,将猛兽团团围住,在怪叫声中,将猎物打死。大家围着火堆,将猎物烤熟,享用;人们再用兽皮做成衣被,来抵抗严寒。
古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得以生存。
古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每个集体都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血缘关系非常近,都是近亲结合。父与女,兄和妹等发生性关系是不足为怪的。在集体中,每个人没有姓,只有名。这个名就和现在人的小名与外号一样,如瘦子大脸黑小子等。这些名字是为了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加以区别而产生的。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开始增多,一个集体和另一个集体间有了联系。为了区别集体间的关系,为了互相之间联络有所依据,一个集体所居住的地方的地理特色等,就自然成了另一个集体的人们给这个集体起名字的依据。集体间互相起名,所起的名自然突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就象今天有些村名一样,如豆腐房一面坡四平山等等。这些村名明显带着外村人给一个地方起名字的痕迹。这些地名就成了集体间能够互相交流的工具,后来这些地名发展成一个集体的共同的姓。这个姓大概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姓。
在旧石器时代快要结束时,因为一个集体和另一个集体间的联系变得频繁,互通感情,增加了友谊。一个家族和另一个家族因为利益和情感等因素,开始通婚。由于不是近亲结婚,所生的子女自然是优生。这样,很容易发现与外通婚所生的孩子要比近亲结合所生的孩子优秀,人类从而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个道理。
集体间红杏出墙的人多了,渐渐的成了主流,近亲之间的性关系走向灭亡。家族内部性行为的消亡,是产生新一代人类的飞跃,是划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大脑开始快速发达起来。
聪明起来的人类,很快过度到中石器时代,接着迎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家禽,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当时人的性行为非常自由,没有婚姻习俗的约束,男性往往办完事一走了之。孩子生下来只知母不知父。妇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是家族的中心成员。女人生下的孩子就留在本族,自然随母姓。姓起源于母系。
(2)母系的姓被男性占领
斗转星移,原始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时代后期,生产力的好转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人多了,活动范围广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与支配的手段进一步加强。男人在外捕猎耕地,女人在家里做饭喂养牲畜,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格局。
这种格局形成后,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使主外的男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男人见识多,视野广,而女性却没有及时走出家门。这样,男人不仅在体力上超过女性,大脑的思维也优于女性。男人逐步地摆脱母系社会的束缚,母系社会瓦解,形成父系社会。原本由母系计算的血缘关系,开始转换为父系计算。这样一来,由姓分化出的氏,便成了由男性为中心的新的氏族的公名。
父系社会氏的产生,其主要根据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皇帝的姬氏和炎帝的姜氏说起。皇帝,是黄河流域一个由若干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领袖,炎帝是姜水一带部落联盟的领袖。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经过长时间的联盟,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要不怎么会说,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皇帝的姬氏源于其氏族居住地区的姬水,炎帝的姜氏源于其氏族居住地区的姜水。两个联盟部落领袖的氏,是由其统治地区的两条河流的名字定名的。因此,它没有突破母系社会因居住地而得名的框框限制。皇帝和炎帝氏的来源,标志着因居住地而得氏,是当时得氏的主要根据,同时又影响着日后的各朝各代。
父系社会的氏,什么时候变成姓的呢?现代汉语词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