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第一帝》正文 第八十九章:报纸!撕裂舆情垄断
方面面都要改变。



否则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续命罢了。



相隔千里之遥的紫禁城。



乾清宫,凉亭。



“两位卿家,不知你们是否想过。”



朱由校坐在石凳上,撩了撩袍袖,对李之藻、杨廷筠说道:“从朕御极以来,这朝野间所生风波,就从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一些政令上,那反应就更是激烈了。



朝堂就不说了。



就说这民间吧,不少的清流和读书人,特别是国子监的那批监生,常被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用错误的信息诱导,做一些出格之举,抨击朝政,煽动舆情,这叫朕很是痛心啊。”



李之藻:“……”



杨廷筠:“……”



天子所说的这些,他们身为文官群体的一员,又怎会不清楚其中利害,但是像这样的情况,根本没办法有效杜绝。



舆情,这叫一些人欢喜,一些人忧愁啊。



“一味地靠堵,靠压制,必然会适得其反。”



朱由校伸手指向刘若愚,继续说道:“所以想避免这种情况,朕从邸报中,有了一些想法。



能否定期刊印一批邸报,对民间进行售卖。



将政策方针,各地解读,思想,甚至朝廷查获哪些贪腐啊,懒政,怠政,何地取得战绩等等,都汇聚到一起。



此邸报可为朝廷层面的官报,就叫大明官报,每条刊登的讯息,必须标注去处,以表明权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创设一批报社,力推某一种类的报刊。



比如涉及思想交流的,比如解读朝廷政策的,比如涉及民生的……



这批报社的前期投入,包括日后的运转,可由内帑调拨银子支持,不知两位卿家,是否愿意将此事做好?”



听着天子所讲的这些,拿着手里的邸报,李之藻、杨廷筠皆流露出几分惊疑神情,毕竟似这等事情,先前并未在大明出现过。



大明的确有邸报,但传播的范围极小,且很限制群体。



“陛下,您所提的构想很好。”



李之藻想了想,开口道:“但是涉及邸报所需纸张,刊印等事,都是异常繁琐,恐很难形成规模。



还有邸报的发售,恐只能在京城一带传开,若是距离远的话,那成本和时效,都是……”



“李卿讲的这些,朕都想好了。”



朱由校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笑着说道:“这些报纸的生产、刊印等事,可着内廷有司负责,在经过检校后,就能到皇庄所开刊印厂,进行排版刊印。



也就是说,每期要对外发售的报纸,只需将样报送到内廷有司,下相应订单,就能在约定的时日内,领取该期刊印好的报纸。



毕竟是刚开始做嘛,各项都处在摸索阶段,包括相应人才也不够,可先行在京城试行发售。



要是民间反响不错的话,可用各地驿站的急递铺,将刊印的各期报纸,各类报纸,运往各地开设的分社。”



舆情导向的掌控,朱由校绝不会叫官绅群体,读书人群体,牢牢掌握在他们手里,他要用报纸这一概念,主导民间舆情,逐步掀起思潮,掘掉吹捧之风,彻底撕开该领域内的特权口子。



培养忠诚于大明的群体,负责发展报纸产业,用文人的方式,来对付文人,这可比亲自下场博弈,要好太多了。



“倘若真能这样的话,此乃利国安邦之举啊。”



杨廷筠难掩激动道:“就像辽东前线的战局,大明力挫来犯建虏,取得战绩,若能通过大明官报,对外发售出去。



那知晓胜利的群体,就会相应增多。



如此一来的话,动辄受辽前影响,而形成的风波,就相应减少很多啊。”



“其实不止是这般。”



李之藻想了想,紧跟着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