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明科研院这边,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对辽前战局,甚至其他地方,所起到的作用。
也能通过大明官报,在不涉及核心机密下,对外刊印出去,这对……”
见二人思路被打开,朱由校脸上露出笑意。
作为西学东渐的先驱,李之藻也好,杨廷筠也罢,不像传统的官员,传统的文人那般守旧,他们是奠基报纸产业,掌控舆情导向,最为合适的人选。
在这个文盲遍地走的时代,读书认字是少数人的特权,可若是能通过掌控舆情,分化大明读书人群体,叫他们不再是某些特权派的帮凶,相反能钳制住特权派,这对新政的逐步推行,是能起到较大作用的。
养望。
博名。
这成了大明文官群体,多数人都想去做的,这就是累年党争下,所产生的不好风气,朱由校就是要打破他们。
意识形态的改变,思潮的掀起,都能有效推动社会变革,只要能把控住节奏,瓦解所谓的既得利益群体,并非是什么难事。
朱由校微笑着说道:“两位卿家,若是能将此事做好,朕会从内帑调拨一批银子,先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县,开设起一批学堂,招收家境贫寒的适龄学童,准许传授几何、数学、天文等学科。”
“臣等领旨!”
李之藻、杨廷筠闻言,难掩激动,当即作揖道。
相较于所谓传教之事,其实对李之藻、杨廷筠他们,更想叫他们所整理欧罗巴各国的学科典籍,能够在大明传播开,毕竟这些都是极有用处的。
而对朱由校来讲,新式学堂的筹建和发展,会关系到破开旧官僚群体,旧文人群体,所享受的特权,包括推行的各项新政,所以用此等筹码,来激励李之藻他们做事,对他没有任何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