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大明未来扩张的策略
这个?”



朱瞻基叹了一口气说道:“没认识你之前我倒是挺喜欢儒学的,可认识你之后学到了很多新奇的知识,愈发觉得儒学于国无益了。”



“仁义礼智信是要讲的,可这样教出来的读书人其实有些”说到这里,朱瞻基不知道如何形容。



苏泽也没催促,停下脚步耐心的听朱瞻基讲他自己对于儒学和科学的感悟,见朱瞻基欲言又止,苏泽用眼神鼓励他,讲出来,想说什么就说好了。



朱瞻基犹豫半响说道:“具体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可是我觉得比起儒学,大明此时需要的是科学这样能使国富民强的学问。”



“读四书五经出来的只懂得仁义礼智信,可他们不懂农事,不懂经济,不懂工业,说是治国安民,可我没看到他们是如何治国安民,经世济民的。”



“这一点科学很好,就比如苏兄你在清风县成立的农业研究所,里面的那些人虽然可能不懂儒学,可他们研究出能让粮食增产的办法,培育出更多的粮食品种,我觉得这些人比那些只知道空谈的读书人要对大明更有帮助一些。”



“整个大明有多少个县城?可是如清风县一般的县城又有几个?”



“一个都无,我想清风县之所以如此富足,科学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苏兄你也说过,那什么玻璃,肥皂,水泥都是科学的力量,那么是不是因为有了科学所以清风县才会如此富足呢?”



“不止如此,科学能让粮食更高产,能让工匠的技术更加精湛,能让火器更加发达,而在儒学上面我看不到这些。”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科学与儒学哪个更好,那些大儒和读书人在我看来更像是学者,清风县的那些科学门人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治国安民的人才。”



“因为他们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能让大明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强盛。”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大明的官员都换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科学门人,大明未来才会更加强盛?”



朱瞻基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他自己也不确定他想的是不是对的,这些都是他学习儒学和科学带来的思考,他觉得与儒学比起来,好像科学要好一些。



恰是此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照亮了朱瞻基稍显稚嫩的脸庞。



苏泽愣愣的看着朱瞻基,思索了一番才说道:“这个我给不了你准确的答案,你可以再看看。”



“儒学能传承下来自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可儒学一家独大是不可取的,百家争鸣才是正道。”



“你的意思我听懂了,我说说我的看法,你拿农业研究所里的人举例,那我也用他们来举例。”



“他们是读书人吗,在我看来是的,可他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治理地方的读书人,他们是学者,研究者,你让他们去治理地方是不行的。”



“他们能让一县之地的粮食增产,可他们不能治理一县之地,这个你要分清楚。”



“治理地方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偏才,现在大明的官员只懂儒学,其他的一点不懂是不可取的,可你不能让学农学的去治理一方,那也是不可取的。”



“大明如今需要的官员是那种能带着百姓们一起发展,齐头并进的领头人,而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人才。”



“你所见的清风县学子其实有些偏科了,你大概不懂什么是偏科,就是他们学的只是某一方面的学问,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科学不是一门学问,你要硬说科学是一门学问也行,可科学里面还包含了许多种学问。”



“想要解决你所想的那些问题还得要看接下来咱们办的书院,那里面出来的人才是我心目中大明未来的官员,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人才。”



“如果可以,我是想书院出来的学子不参加科举,从底层小吏做起,积累经验,最后再看他们能走到什么位置。”



“其实我觉得现在朝廷招揽人才的方式有些不妥,指望一个读了十多年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去治理地方是不现实的,他们除了会读书,写文章还会什么?”



“懂农业吗,懂商业吗,懂百姓民生吗?”



苏泽双手笼袖,边走边说,倒也没有为了宣扬科学而全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