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讲这些好莱坞套路的书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系列叫《救猫咪》,前后出过3本。
作者斯奈德不算是什么大牌,他只卖出过一些剧本。
真大牌更爱写回忆录,不愿意像他这样一五一十地讲套路细节。
他说:谁要能写出四个象限的观众全都喜欢的电影,那就中了大奖了。
而且这类合家欢题材的电影成本一般也不会高,取景可能都不出一个街区,《你好李焕英》就是这类四象限电影的典范。
但是正常情况下,编剧还是要在细分市场里选择类型的。
我们对类型片的概念,是科幻片、喜剧片这样的分类。
而编剧们的分类方法不一样,他们有个很难定义的词叫“高概念”,它的意思很模糊,是一种观众共鸣的强度。
比如从项目一开始,编剧就得问自己:
“我这个故事够不够原始?”
原始是什么?
就是人最基本的那些需求和渴望,像生存、饥饿、爱情、安全感,反正是以马斯洛模型最下面那两级为主。
今天一提恐怖片,影迷们喜欢说克苏鲁神话里的那句“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但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觉得这样的电影才够高级,可是为什么这类题材的电影不多呢?
别忘了电影公司的老板是有多讨厌未知。
那些大卖的恐怖片、灾难片的“高概念”体现得比未知要简单得多,就只是一句话:别被吃掉。
这才是人最原始的本能,你害怕未知还不是因为怕它能灭掉你吗?
从《大白鲨》到僵尸类的电影,都从这句话里来。
别把大众想复杂了,剧情要建立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基础上。
无论电影里用多复杂的素材,是核物理还是高等数学,角色的动机和欲望都要足够原始,拍一部电影讲华尔街的经纪人如何操控国际证券市场,他的动力不是金融博弈,而是人要努力生存下去。
一些经典的编剧书,像坎贝尔的名作《千面英雄》,都有各自的故事类型划分,大部分是按人物动机、冲突和结构来分的。
而斯奈德的分法很直接,就是故事里打动观众的那个点到底是什么?
所以很多我们想不到的电影都被他分到了一类,比如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动作片《虎胆龙威》、二战历史片《辛德勒的名单》、爱情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居然被他算成了一类。
因为那个点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设定一个关乎生死的难题,把主角放进去,让他战胜自我。
刚才说的《大白鲨》的类型叫“屋里有怪物”,还包括一些动作片、科幻片、战争片——他的意思是,怪物来了,别被吃了,这就是这个类型打动人的地方。
《指环王》的类型叫“金羊毛”,顾名思义,大家保护或者争夺一样重要的东西,就像是在看一场足球赛,总得看个输赢胜负。
至于推理悬疑类型,他有一个很不错的洞察:其实没有人在意凶手是谁,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凶手为什么要作案?——这还真是一些电影容易犯的错误。
符合了类型之后,还有一些需要满足的要件要求。
比如,这本书为什么叫《救猫咪》?
它是一个编剧案例:
当一个人物出场的时候,你必须要让他先做点儿什么,让观众对他产生感情,比如人物从树上救下来一只猫咪,观众就会立即建立对他的好感。
斯奈德写书的时候,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2》票房惨败,他有一个专业的意见:
在朱莉出场的时候给她设计个救猫咪的情节,远远比让朱莉隆胸丰唇,砸几百万美元设计新紧身衣好。
一句话说清一个故事
在创作环节,这些简单明确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形态:整个故事要能用一句话清楚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