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终章 九三年(廿四)
问题是,没有先知告诉他们,未来是这样的。他们的认知下,算起来轮作套作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等等,最多也就亩产三石,那还得是上田加水浇田。
稍微一算,不绝望是不可能的。
这种几十年前,大顺精英的绝望,是所谓“宏大叙事”的、无关个体的那种绝望。
绝望于:眼瞅着黄河南流数百年了,不断垫高、经常决口,都知道早晚黄河要北决重选河道由北入海,这意味着有大约2.5亿亩的黄淮华北耕地,可能会盐碱化和生态崩溃,造成大面积土地退化,和一场延续几十年的、波及数千万人的大灾——历史上,黄淮的盐碱化和土地退化问题,延续了可不是几十年,而是百年。后世那篇《我的县长父亲》中的可敬的县长,忙着治沙、改碱、抗旱、种树,就是最终黄河北决百年之后的余波。
绝望于:怎么算,都算出来人口蹭蹭地涨,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早晚要到就算彻底均田都不太可能吃饱的普遍贫困。
绝望于:就算均田了,人口还是在涨,那以后怎么办?土地终究还是越来越少。
这种绝望,是18世纪的绝望。
后世,工业革命,催生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者,着眼于工业的未来,战天斗地,不会绝望,因为他们知道,工业化可以解决吃不上饭的问题。
而之前,一群地主中先行一步的精英,没见过工业时代,也不可能相信亩产千斤粮,囿于时代,终究绝望。
当刘玉出现,当大顺开始探索世界、抓住大航海时代的尾巴,问题其实仍旧没有解决。
实边,和解民倒悬,是两件事。
实边……人,是会自己生孩子的。
就说此时的澳洲,以“实边”、“占领”为目的,20万人足以,二百年后,便是自己生,也生的出上千万人。
亦或者此时的北美,以“实边”、“占领”问目的,100万人足以,有皮毛商人和人参贩子在阿拉巴契亚山扛着和阻碍本国移民,百年的缓冲期,一样千万人口。
但,解民倒悬,和这个是两码事。
如果要达成“百亩之田、五口之家”的农民也能过好日子的愿景,意味着,大顺最好是迁民2亿5000万人。即便说算上东北、南洋、西域的分流,也得朝海外移民一个亿至少。
这,和“实边”、“占领”、“殖民为生存空间”什么的,根本并不是一个难度。
甚至说,是差了两个数量级的难度——前提是,你得把那些中西部地区的百姓,也看成是同胞、最起码看成是人。
商业,不生产商品,只是商品的搬运工。
商业,不会商出来粮食,更不可能商出来耕地。
货币,是一半等价物,而不是物品本身。
世界,是物质的。并且可以确定,这不是个五饼二鱼千人饱真实存在的世界。
的确,欧洲在1800年后开始加速,法国终于在1855年消灭了最后一次饥荒。
这,仅仅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问题是,法国3亿亩耕地,1855年3000万人口。
山东现在已经3000万人口了,也不过9000万亩耕地。
换句话说,提前100年,1755年,山东省1000万人口,且没有黄河改道之灾,在无大规模灾荒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范围饥荒吗?
3000万人口,3亿亩耕地,不饥荒,是很值得称赞的事吗?
反过来说,他妈的整个欧洲最好的农业条件、最好的耕地、3亿亩耕地到19世纪中期、太平军忠王都用蒸汽机轮船爆锤阎罗妖、智利硝石矿已经大规模开采了,才养了3000万人口终于不饥荒了,很骄傲吗?
换句话说,大顺现在假设飞升到1855年,法国都办世博会了的那一年的技术水平,按照这个比例,大顺需要30亿亩耕地才能保证3亿人不饥荒。
别说技术这玩意儿,不是点一下按钮就出现的,得需要积累。
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