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5章 燕东园24号楼前没有枣树




跟21号楼一样,画完就收工,接续下一站——23号楼。23号居住着西语系教授严宝瑜,还曾经住过气象学家、中国气象事业的先驱李宪之先生。



23号画完,接着24号。



估计是前来写生的清华学生太多了,小区内见到有学生在画画,也没有人驻足观看,只是好奇瞥一眼,然后匆匆离去。倒是有一些放学的小朋友一直跟在他的后面。



而且,越来越多。



然后等到他到24号楼的时候,小朋友的声音就有些大了。



甚至,苏亦还没来得及开始作画,就看到周一良从院子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站在外门的苏亦,他也楞了一下,然后笑,“既然到家门口了,为什么不敲门进来啊?”



苏亦能说自己今天是过来探路跟作画不打算拜访的吗?



好像不能。



而且,他也不是真的不打算过来拜访周一良先生,更多是突然造访,没有预约,也不知道对方在不在家。



所以,才拿着速写本过来,想着万一周家没人,自己也可以趁着夕阳西下这段时间画一些速写也不亏。



不过现在周先生既然在家,那么24号楼的建筑速写看来是画不成了。



苏亦收起速写本,挥手就让跟在身后的小朋友散去,结果小朋友却没有散,直到周先生从口袋里面拿出来一把枣子分给他们,这帮小崽子才散去。



啥情况?



难不成24号楼也有枣树?



苏亦突然想起来一句名言,“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仿佛知道他的想法,周一良说,“前段时间,隔壁21号院子的枣树结果了,打下来晒干之后,就都分给大家伙。刚才听到声音,刚好,隔壁23号有颗梨树刚结果,我以为园里的小孩,翻墙去摘摘梨,生怕他们摔着,就拿出些枣子分给他们。”



苏亦恍然,难怪那么巧,周先生就走出门了。



把苏亦迎进门以后,周一良说,“我以为你周末才过来,没想到你今天就来了,你要是再早点,我都不在家。”



苏亦实话实说,“我也是碰碰运气,认个门。”



其实,24号楼长期居住着两家:朝南一面,是气象学家谢义炳和李孝芳夫妇;朝北一面是史学家周一良教授和邓懿夫妇。



周先生在这里居住了四十三年,写作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但常年居住在朝北一面,也颇以为苦,曾写下“四十三年阴山背后”以解嘲。



周先生在北大校园外面的燕东园住了43年,居室终日不见阳光,直到晚岁迁居,才得走出阴山背后,搬到朗润园。



所以说,燕东园的这些小楼,也并不是一栋都阳光明媚,庭院幽静,美观宜居。



苏亦刚进入院子,正巧也碰到对面房子走出来一位老先生。



见到他们,还打招呼,“老周,家里来客人啦?”



周一良解释,“系里面的学生。”



说着,就给苏亦介绍,“这位是咱们北大,地球物理系的主任,谢义炳教授。”



1978年,谢义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



来之前,苏亦已经跟许婉韵打听清楚,燕东园各栋小楼的住户,所以,突然遇见这位教授,苏亦也不意外。



等周一良解释完毕后,苏亦也顺势问好,然而,跟历史系的诸位老师一样,谢教授对苏亦也充满了好奇。



临出门前,还拍了拍苏亦的肩膀,“小伙子不错,你可是这些年来第一个过来我们24号拜访的学生。”



得知到这一事实的苏亦,感慨不已。



倒是,等谢义炳教授离开,周一良很坦然道,“不过不方便大家过来到家里拜访,并非大家不愿,你不要多想。”



说实话,周一良也没有想到苏亦真的会上门,他此前发出邀请是真心的。但,这些年,不少学生听到他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8)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