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二年三月初九,今次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如期举行。
试后,考官们当廷改卷,而后由朱媺娖从前十名中钦点出一甲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
没错,一甲进士只有三位。
二甲则由皇命钦赐「进士出身」,一般而言是三甲进士中人数最多的。
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人数若干。
殿试原则上不会黜落会试所选拔的贡士,故而此番朱媺娖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三甲进士共有108位。
在朱媺娖阅览考官们评定过名次的殿试考卷时,一众贡士则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等待着。
因为评卷时间比较长,倒也没要求这些贡士站在一处不动,而是允许他们在禁卫军看守下,小范围的走动、交谈。
这时,不少人都不禁谈论起殿试策问的考题来。
「复庵先生此番殿试感觉如何?」同为复社中人,黄宗羲找到杨廷枢聊了起来。
杨廷枢捋着胡须,却是露出了苦笑,道:「此番策问考题「何以强国」,非经典之言,而且太大了,我也只能根据儒家治国思想泛泛而谈罢了。
若是以前,这番作答我或许还有些信心,可今上显然有意改变儒学独尊之现状。
我这一番作答,恐怕不仅无法入圣眼,还可能被圣上反感啊。」
黄宗羲同样露出了苦笑,道:「总比我稀里糊涂的,不知从何说起要好。」
这时张煌言走了过来。
他跟黄宗羲勉强算是同乡,恰好听到两人的话,道:「在下也觉得考题太大,难以全述,但我平生酷爱兵事,便从「军强则国强」这方面写了一些浅见。
现在想来,恐怕会被诸位考官认为是好战,再加上我那篇文章也确实有些粗浅了些,多半会落入三甲之中。」
杨廷枢、黄宗羲听了一时都不知该怎么评论。
因为「强调武功、军事」的论调,从来都不被大明科举考官所欣赏,甚至会厌恶。张煌言在殿试中这么写,真的是太冒险了。
三人又听了听周围其他人的讨论,发现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此番殿试文章都不满意。
如此一来,三人心中反倒平衡了些——既然大家殿试文章都不怎么样,那说不定矮子中拔高个儿,自家文章能被圣上看中呢?
就这样,贡士们带着忐忑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殿试结果终于出来了。
殿试结果公布的过程,称之为「传胪大典」,并且玩的很套路——先公布二甲人员名单,再公布一甲,最后才公布三甲。
待到宦官将殿试结果公布完,不少人都颇感意外。
其中最意外的,便是新鲜出炉的今科状元杨廷枢。
他原以为最多也就在二甲中,甚至可能不幸落入三甲,没行到朱媺娖竟然点了他为状元。
在周围其他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杨廷枢都还是懵的。
朱媺娖对杨廷枢的殿试文章确实不怎么欣赏,她也知道杨廷枢是比较传统的读书人,还是复社领袖,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今后她要打压的一个群体。
但是,杨廷枢已经五十一岁了,便是给他状元,他在大明官场上也做不了多少年的官,影响力将会很有限。
所以,相较于将状元给其他更年轻的传统读书人,她干脆给了杨廷枢。
榜眼,朱媺娖则力排众议,点了会试成绩排在三十几名的张煌言。
探花则是会试考了十几名的王夫之。
至于黄宗羲,此番不过是在二甲进士中吊车尾而已,差点落入三甲当中。
传胪大典中唱名后,新科进士们一起拜见了朱媺
娖,随后便是跨马游街,接受南京城百姓的围观、恭贺,感受金榜题名的荣耀。
在游街之后,朝廷还会赐下酒宴,又名鹿鸣宴。
另外,朝廷还会在进士家乡建立进士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