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山海经番外:真实的昆仑与百神
镇门兽的意思。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则是指每扇门前都有一口井,上面用玉石为槛给圈住。



这也是一脉相承的装饰风格。只不过现在很少看到‘玉槛’,都是石槛,木槛为主。故宫里现在还有很多石槛围着的井,总之是一种风水布局。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还种了树,巨大的树,又粗又壮耸立在那,可以说风水布局、景观布置得非常讲究了!



这座建筑,耸立在‘八隅之岩’上。隅:方形的角落。



八隅之岩,就是八个方角的巨型岩石……这明显是个人工雕琢的基址啊。



也就是说,这座明堂,搭建在一个八角高台上的,这个地基不是个简单的正方形,而是两个长方形十字叠加构成的‘八角形’。



如此,整个昆仑墟的格局,异常清晰了。



它就是一座地位崇高,建在八角高台上,有着九井、九门、镇门兽、巨型景观树的明堂。



你们可能会说了,它不能是个‘都城’吗?一个文明建立了一座九门大都城,是一大片地区的古国中心。百神都住在这,号称上帝在人间的居所。



是,这么想也说得通。但首先,都城的概念很晚,就连商朝的王都,都只叫‘大商邑’。



‘都’这个概念,至少在周朝以前,应该都只是专门用在‘上帝’、‘天神’的居所上。



后来引申出新含义:祭祖的明堂在哪,哪就是都城。于是就有首都的意义了。



昆仑墟‘帝之下都’、‘百神所在’,可见是个专门祭祀‘祖先、天帝’的场所。



里面住的不是人,是神,是先祖之灵……所以,它只能是‘明堂’。



东汉的蔡邕,在《明堂月令论》中曰:“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宗嗣其祖,以配上帝者也。”



“谨承天顺时之令,昭令德宗庙之礼……”



“生者乘其能,而死者论其功而祭,故为大教之宫。”



宗嗣其祖,以配上帝……论其功而祭……这都说得很明白了。完全对应帝之下都,百神所在。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的地方。



在泰山历代皇帝封禅中,明堂是帝王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



只要是有大功的祖先,让后世生者,受其功劳荫蔽,那么后人就得论功而祭祖先之灵,这就是‘神’。



此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绝对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上古时期,‘帝’、‘天’、‘祖先崇拜’等概念成熟后,这种神圣之地,理应就有了。



哪怕连现代定义的‘文明’都还没有,还是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建立明堂了。



这个文化,从未断绝,一直流传。历朝历代,都有明堂,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哪怕是清朝都有。最后一次祭天大典,是袁大头……



也就是说,我们有几千年的信仰‘天’,‘造昆仑’的历史,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周礼·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西汉的《大戴礼记·明堂篇》也写了“明堂者,古之有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外水曰‘辟雍’。”



《明堂月令论》还说了“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七十二牗,以四门八牗乘九宫之数也。”



《淮南子》:“明堂,王者布阵之堂,上圆下方,堂四出……”



这些都是对明堂的描述,历朝历代,明堂形制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和山海经里的昆仑墟描述大体对应。



比如建筑格局法天象地,基址方形四达。比如建筑附近有水环绕。



还有一个,就是明堂为三重台阶式,这和淮南子中对昆仑的描述吻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11)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