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二九章 家臣?(5000+求票!)
五月一日,全国的战事基本上告一段落,只有西部和北部,实在是地域太广阔了。光是走路走完都要大半年,更不要说打仗了。



但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解决了大部分的战事,还是很令董书恒欣慰的。



当初董书恒就就夸下海口说,消灭满清只是复兴军的一场武装大游行,现在看来也的确如此。



黄河的决口,算是一个变数,的确花费了复兴军的很多精力,但是并没有挡住复兴军的脚步。



江宁的一帮大佬已经全部乘船到达京师,随之而来的还有复兴军总部机关。他们要找董书恒商讨一件大事,那就是建立一个新政府。



满清政府成为了过去式,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代表华夏的新政府。



新政府的建制,董书恒已经事前跟他们的商量过了。当初大部分人觉得董书恒应该称帝,这样才能够名正言顺。而且历史上也是这样的。



不过董书恒本人拒绝了这个提议。他有自己的打算,哪怕是自己的这些手下都无法理解。



不过他们不理解也无所谓,董书恒会让他们慢慢明白。



至少大家的服从性还是非常高的。



五月五日,清帝咸丰在京师宣布退位,同时发布最后一道诏令,向华夏子民道歉,历数了满人从起兵到入关,给华夏造成的伤害和倒退。



这份诏书通过报纸传到了全国各地。



由此为满清的两百年的统治画上了一个句号。



随即复兴军在京师召开大会,除了前线的军官意外,主要的官员全部参加。每个省都至少派出五名以上的代表参会。



董书恒当众就任华夏政府大总统。拥有最高的军事、政治决策权,有权发布总统令,所有的律法要通过总统令的形式发布,大总统有权决定发动战争,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同时董书恒明确会在五年之内制定宪法,逐步限制大总统的权力。



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权力就如同一个帝王一般,不受律法的限制。



在总统之下设置内阁负责政府具体工作,内阁由总理负责牵头,总理及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决策,对总统负责,总理及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



设置复兴军总部,下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作训部,增设陆军部、海军部。军部由总统兼任总司令,下设副总司令若干人,分别为左季高、彭玉麟、刘青南。



董书恒这次让咸丰出来宣布退位,就是要表明,华夏是是对清朝的继承。那么以前清朝的所掌握的领土,包括曾经的领土,华夏都有权继承。



政府更迭,第一件事情是通告全国,确定名分。第二件事情是通告世界,得到各国的认可。



随即董书恒让外交部通知各国的使节,到京师参加就职大典,为了留下充足的时间,董书恒将大典定在十一月十一日。



董书恒保留了满清的理藩院,将其变更为华夏理藩院,让他们继续处理藩属国事宜。



满清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



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



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干竺特等国。



董书恒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国家承认自己是满清的藩属国。就连理藩院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很多小国离京师路途遥远,四五年才会来朝贡一次,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很久就没有朝贡过了。



其实董书恒也知道,满清的很多藩属国只是充门面而已,人家只是来蹭点贡品,还不一定将满清当作的自己的宗主国。



不过这次,董书恒还是让理藩院派出一队队使节出发,每支使节团队中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另外还有特战队和警卫负责安全。这样每支使团达到了一百多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