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使团不光是到藩属国邀请他们来参加就职典礼,更重要的是要探秘清楚,这些藩属国的情况。
英、法一直在南亚、东南亚拓张殖民地,原本的一些藩属国可能都成了别人的殖民地。还有一些也许因为更换了政府,转变了对华夏的态度。
董书恒现在就是要先摸清楚这些地方的情况。现在是1855年,董书恒不清楚英法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扩张具体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东南亚还好,复兴军在东南亚有很多农场,也有很多商业往来,大概得情况都了解。
南亚那边几乎是一无所知。骆秉章那里已经派了一支队伍去高原。去招降满清驻高原大臣。
同去的还有一支在西川组建的军队,那里同样是高原,只有这些人才能适应高原的气候。
现有的条件下,复兴军要是上高原,非战斗减员就得让董书恒肉疼。
新政府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董书恒最终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京师,他决定将其改名为新京。
新政府依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地方上,实行省、府、县、乡(镇),四级管理模式,就跟以前的复兴军政府一般。
相比于满清,增加了乡镇一级,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打破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华夏政府的管理直接到乡镇一级,通过乡镇向村落渗透管理。
在省一级之外设立市,市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作为一些重要的中心来建设。第一批设立的市是新京市,包括现在的京师、天津卫、永平府这个靠近渤海的三角地带。
原本京师的位置将作为今后的政治中心。新京的商业中心将放在天津卫地区,工业中心则放在永平府,这两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大型港口。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集中在一起发展。北方的水资源匮乏,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
另外还有沪市,沪市囊括了原来的松江府、太仓州,这里将作为东南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发展,同时还是对外贸易的窗口。
徐州府和海州府将合并成为徐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
漳州府和泉州府分离出来组建厦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
川东的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柱厅组建东川市作为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发展。
接下来就是大搬迁工作,淮海书院将一份为二,一部分师生将北上组建新京书院,至于校址暂时放在了规模仅次于皇宫的恭王府。
董书恒也不住在紫禁城中,他将紫禁城交给魏源改造成华夏大博物馆,这里以后甚至会对百姓开放。
原本京师的老城,将建成一个文化中心。
他将总统府选在了夏宫。对于总统要住到城外去,底下的官员很多都站出来反对,他们觉得这是不是董书恒要开始享乐了?
不过董书恒随后宣布在北京城西北的园林集中区筹建新城,新城不建城墙。原本的园林除了夏宫之外,全部该成公园,房舍用作政府的办公用房。
这下大家才放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火枪火炮发展了之后,城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华夏的建设部早已要求地方不得再建造新的城墙,除非是边境的要塞堡垒。
原有的城墙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拆毁一部分。只有那些年代久远的城墙,政府才会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很快董书恒的家人都搬来了新京,全家进入了夏宫居住,这里面有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有造型别致的景观,众女都非常的喜欢。
陈氏见到了六个月大的华儿,十分的欢爱,整日含饴弄孙,几乎不再过问其他的事情。
魏玉珍、杨兮妹和慧儿都都已经有身孕在身,暂时也不出去工作了。
妇联的工作,暂时交给了吕飞燕接手,有傅善祥的辅佐,吕飞燕做的顺风顺水。
董书恒的生活越来越像皇帝,整日埋在文件堆中,现在不比以前管着几个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