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八章
并州刺史的奏疏很快便送达御前,对于李宪还乡闹出的这点风浪并未在朝中掀起多大的的波涛,倒不是朝廷众臣对此不重视,按常规,言官们早就该上书弹劾了,只是皇帝李宪故意将此事压了下来,并没有明示群臣。



李宪心中并非毫无芥蒂,毕竟在他登基前,不管是李宏还是他的其他几个兄长都是他的竞争对手,虽然这场皇位竞赛现在由他胜出,但他明白,在皇位没有彻底稳固之前,不管是李宏还是其余几个兄长都是他的潜在威胁。但为何面对这个比其他兄弟还要棘手的人却选择宽纵呢?很多人不解,尤其是李宪潜邸时的心腹们!



陛下,李宏前番玩兵弄武已属大忌,赖陛下洪恩将他赦免,他不思悔过,此次又聚揽民众,实属放肆,若不加惩处,引得其他藩王效仿,后患无穷啊!兵部尚书周权一脸忧心的谏道。



李宪看着周权,这个自己潜邸时的旧臣,原来是清河王府长史,前兵部尚书致仕后李宪便火速提拔他顶了缺。你们是怎么想的?李宪转而问道在场的其余人。这些潜邸的旧臣自李宪登基后都陆续进入朝中各机构,其中很多人官品不高,职责不重,但毕竟是潜邸的旧臣,他们有比其他高官更难得的殊荣,那就是可以直达御前,面奏机宜



本朝旧制,藩王不得插手政务,更不许交通宾客,串联大臣。李宪被废皆因不顾法度募兵弄武,如今又纠合刁民,意图不轨,不加惩处,后患无穷!说话的人是中书通事舍人王衡。中书通事舍人是李宪新立的官职,职责是将大臣的奏疏送达御前,此责原本由宫中宦官执掌,李宪不喜宦官弄事,便新立此官职,一来防止宦官弄权,二来安插心腹,暗中揽权,此官虽然只有八品,却十分重要。



你也主张严惩?李宪皱眉问道,其余人是何主张?李宪又问。其余人也都是老调重弹,只有母舅卫将军张志远一言不发。舅舅,你似乎有不同看法?



张志远看了看众人,施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轻拿轻放,不加惩处为好!



此语一出立时惹来众人声讨,众人纷纷拿起大虞旧制反驳,更有甚者直接引经据典,搬出历代藩王弄兵作乱的例子,言语之中似乎是不重惩李宏,他又将是本朝的反王。



怎么个重拿轻放?李宪打断众人的驳语问张志远道。



回陛下,臣以为,李宏不要加以惩处,只需迁往他地安置即可;百姓围攻县衙,并州刺史平息民乱,处置得当,应该嘉奖;山阴县令不奖不罚,平调他县。



理由?



李宪举兵之事,是对是错,前朝已有定论,陛下既已赦免了他,就不该旧事重提。但此人深得当地民心,久在山阴始终不妥,不如迁往他地,一来显示陛下宽宏之心,也能全陛下与他的手足之情,更能防祸于未萌;山阴民乱,围攻县衙,并州刺史反应急速,不用一兵一卒,不杀一人就平息了民乱,是个人才,该奖;山阴县令驱散百姓,虽然举措失当,毕竟也是为防止祸乱发生,只是能力不足,平调他处小县,再加历练历练。



听完张志远的处置办法,李宏会心一笑。怎样处置并州刺史和山阴县令他不在乎,倒是这李宏颇让他烦恼。像这样的潜在威胁处置的重了,自己刚登基不久就对手足下手,史笔如铁,人言可畏不可不慎,若是处置的轻了,他这么深得民心,若日后有什么不轨之举也是个不小的麻烦。张志远的建议恰好平衡了二者,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又能防微杜渐。



先帝子嗣也只有朕兄弟四人在世,朕若不顾这手足之情重惩了李宏,将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李宏是朕的的兄弟,按理朕对他有监护之责,应将他接到长安,亲自照管。不过如此一来难免有人说朕于众兄弟厚此薄彼,反而横生枝节,惹人议论。高唐王多次上书希望将李宏接到冀州亲自照管,朕念在高唐王对李宏一片爱护之心,就成全了他吧!说着,李宪指示中书通事舍人道:李宏赐爵关内侯,迁往青州高唐,再赐府邸一座,就挨着高唐王府,着高唐王好生看护,另外高唐王增封食邑三百户,加护卫百名。王衡,你将朕的意思传达给尚书省,叫他们拟旨照行吧!



王衡犹豫了一下,还是领命道:遵命!不过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反应被李宪察觉到了。你适才为何流露出犹疑之色,莫非对朕的处置有疑问?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在想陛下的旨意该授意给谁为妥。王衡试探性的说道。



月前几位重臣请求致仕,李宪照例慰留后还是恩准了他们的请求,这样几个重要职位便空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吏兵二部尚书。李宪趁机做出权力调整,吏部尚书由礼部尚书赵秉谦调任,兵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