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也深知,如果长此以往任由贵族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只见刘策顿了顿嗓子:
既然那群贵族不愿意配合,那就没必要送人情了
本王以为,我大汉现今的选官制度不甚合理,便宜了那些贵族子弟,反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
本王日思夜想,构思出一种更公平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众臣似懂非懂
御史大夫商丘成问道:
敢问汉中王,何为科举制?
刘策组织了一会儿语言,开口说道:
所谓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
乡试在各郡举行,由朝廷直接派正副主考官主持,凡通过者称为‘举人’,具备参加上一级考试的资格,并初步具备做官的资格
会试在京师由中央政府组织,通过者称为‘贡士’,具有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在殿前由皇帝亲自主持,所有参加考试人员均录取为进士,按照成绩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三等
大汉各郡,凡是读书人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开始交头接耳,面色难堪
由于大汉的选官制度,现今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是贵族子弟,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这么做无疑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随后,少府丞萧望之犹豫了一会儿,站出来说道:
汉中王,如此恐不妥啊
百姓皆愚昧无知,如何能为官?
有了萧望之的带头,群臣也纷纷劝阻
刘策看着眼前的一幕,顿时心生悲凉,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失望,张了张嘴,却又欲言又止
不仅是因为群臣的态度,早在朝会前,他就明白,想让这件事顺利并不容易,但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人是他最信任的萧望之
终究是刘策看错了他
就在群臣以为此事无望时,一个后排的官员站了出来:
汉中王,恕臣不敢苟同萧大人的话
臣以为,贵族长期专权,势必会引起朝政危机
诸位莫忘了,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楚国王权没落,屈景昭三家专政,致使楚国内忧外患,最终为秦所灭
政权为贵族所垄断,寒门再难出贵子
长此以往,大汉危矣
丙吉滔滔不绝地说着,坚决维护寒门子弟的利益,为寒门子弟发声
霍光立即站出来附和
群臣皆是不可思议,丙吉同意可以理解,霍光这个贵族子弟的代表出来瞎凑什么热闹?
刘策眼前一亮,拍了拍案几:
既然丙大人和霍大人都认同
本王以为,日后科举考试,排名时依旧优先考虑贵族子弟,高等官职依旧由陛下亲自任命
毕竟刚刚开始,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肥肉留给贵族,刘策只能为寒门争取剩下的汤
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寒门子弟的受教程度确实不如贵族,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群臣见刘策自退一步,也不敢得寸进尺,只好勉强答应
丞相田千秋见状问道:
敢问汉中王,科举考试和内容和范围殿下可曾想好?
刘策也松了一口气,思索了一会儿:
文韬武略,工艺农作,皆需涉及,日后,待皇爷爷亲自来决定
随后,又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