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邓艾与李震前往散关报信后,丁奉便率兵镇守长安、杜县两地。前番白荡桥一战,汉军虽然斩杀费曜,但也只是一场惨胜,幸存的三千余名汉军将士,受伤者极多,就连丁奉本人也是左臂重伤。因此汉军根本无力再到城外作战。丁奉命谢金领兵一千到杜县好生守卫,眼下外无援兵,必须确保城内人心安定,杜绝生乱。
不过让丁奉倍感欣慰的是,原本驻扎在武功的万余魏军突然在姜维与郭淮的带领下,往西而去。姜维知道定是邓艾与李震突破了魏军的盘查,成功抵达散关,让魏军不得不回防后方。
与此同时,长安东面的潼关一带也没有魏军援兵的身影,汉军终于放下心来,静守城池,等候战局变化。
然而这一日,长安城西的斥候突然来报,说是发现一路魏军的身影,人数将近万人,统兵之人正是姜维。
“姜维折回长安,究竟有何目的?我这里并未收到西面任何消息……”丁奉惊讶之余,不由得细细思忖起来。
其实姜维未雨绸缪,早在他率兵撤出六盘山之际,便派人先通知郿县、武功等地,除了准备退兵外,也命军士外出巡哨,严防汉军信使将大败魏军的消息带到长安,目的就是为了迷惑丁奉。而吴懿派去长安的信使,也尽数被魏军截杀。姜维知道此事后,便更加放心地展开计划。
而由于邓艾不在长安,丁奉仅凭自己难以猜透其中玄机,不过他立刻派人去请石苞过来。这段时间,石苞一直协助丁奉处理长安事务,一展才能,深受丁奉等汉军将士信任。
少时,石苞到来,丁奉便将此事告知于他。石苞思忖一番后,随即回答道:“虽是西面未有军情送来,但不排除魏军大败,姜维率残兵撤回潼关,将军不可不察!”
“仲容之言确实有理。”丁奉微微点头,但他仍是有些担忧地说道,“只是万一姜维是得胜而来,断我等归路,又当如何?”
石苞则十分肯定地说道:“若是断我军归路,姜维势必引军去攻杜县,而他也定会火速进兵,不给我军退兵之机,以便围困!”
经过石苞的提点,丁奉的脑子也清晰了许多:“倘若魏军大败,我军定会从后追赶。姜维等人一路败逃,定然人困马乏,临近长安时,只怕会有所停歇!”
“将军所言极是!”“我等只需好生观察魏军进兵速度,便可知晓其中真伪!”
又过了半日,丁奉又陆续收到消息,说长安城外突然出现了许多魏军斥候,甚至连杜县的谢金也差人诉说此事,并表达了一些担忧。丁奉当机立断,唤来石苞与熊哲,吩咐道:“魏军此举不知真假,为防万一,本将决定亲自出城哨探魏军情况,仲容可随我同去!至于守城之事,便拜托熊将军了!”
“丁将军放心!我定会竭力守卫长安!”熊哲当即拱手道,“只是将军臂伤未愈,还是小心为好!”
交代完熊哲后,丁奉轻装上阵,带着石苞与十余名斥候飞马出了长安。往西走了尚不满十里,远处便出现一批魏军斥候的身影,不过距离实在太远,难以看清人数。
丁奉忍不住在心中暗想:“长寻常告诫我,临阵交战,要设法揣摩敌将之心,如此方能制胜……也不知姜维是如何交代这些斥候……”
丁奉反复站在姜维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突然,他的眼睛一亮,连忙对石苞说道:“仲容,我听闻你有些箭术,你可按我之言行事!”
石苞果断点头,按照丁奉的吩咐,领了一半斥候往南分道扬镳。而丁奉则继续率领剩余的一半斥候继续向前,很快便与那些魏军斥候相遇。
在以往的交战中,两军负责哨探军情的斥候要是在野外遭遇,人数占优的一方往往会逼退对面,有时斥候之间也会进行以弓弩为主的交战,甚至出现人数劣势方反占上风,因此军中斥候大多都非平庸之辈。丁奉看到对面斥候竟有十三人,心中不由一惊,感慨姜维好大手笔。
“此地距离长安堪堪十里……”丁奉注意到对面的魏军斥候显然再向他们逼近,当即决定道,“我且先退,看看他们是否会趁势追来!”
丁奉一声令下,带着七名斥候调转马头,往长安方向而去。而那十三名魏军斥候竟也策马追击,甚至张弓搭箭,射击丁奉等人。不过由于两边距离较远,因此丁奉等人相对安全。
只是魏军斥候丝毫没有停步的迹象,让丁奉身边的那几名汉军斥候十分紧张,而丁奉见魏军紧追不舍,脸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