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板,你有点一厢情愿了吧?别的单位会垮,但江城商场可不一样,这是市里鼎力支持的项目,当初扩建的时候就调集了各种资源,全力支持江城商城的建设,贷款改建旧大楼,江城商场在全国商界是首例,再有税前还贷,向两家银行贷款,还有,江城商场在建设的过程中租用江城展览馆的场地继续经营,以及从香港聘用装饰人员,就连江城商场这几个字也大有来头,是江城一位书法不错的领导亲自书写的!”
“你却说江城商场会日薄西山?”
洪二泉不信。
王国胜,刘昌平,苏兴民三个人也都看着陆浩,都认为陆浩的话带了点气的成分。
这么多光环和支持,江城商城怎么会日薄西山,应该会越来越辉煌才是。
陆浩说的并不是气话,他说的是真正的历史走向,江城商场后面又经过了几轮扩建,但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还是力有不逮,渐渐的显现出了颓势。
最后转变经营方向,主营家电产品,但这样还是不行,后面又跟另外两家商场合并。
虽然说没有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也生了锈,拥有一个王炸的开局,有各方鼎力支持,最后却只是挣扎求活,未免有些虎头蛇尾。
再就是饮料二厂,同样也是让人唏嘘,一瓶汽水一座城,滨江牌橘子汽水是江城人夏天的最爱,但最终还是被可口可乐并购,二厂汽水也跟着停产。
说的好听点是合资,但说的难听一点,其实就是经营出现了问题,干脆卖给了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利用饮料二厂的渠道渠道转销自己的产品。
原来饮料二厂的员工也几乎全部下岗。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市场经济下,强弱转变何须三十年?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我这么说并非没有根据。”陆浩觉得还是要继续给几人打针,树立他们的信心,“江城商场背靠着市商委,能得到各方的支持,这是优势,但同时也是掣肘,这也是大部分国营单位面临的尴尬境地。”
“在贷款,政策方面,他们能够得到很多支持,有兄弟单位,有关系网,贷款,政策扶持,比私营单位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他们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私营单位非常灵活,特别是在转型,改变经营决策方面尤其突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马上掉头,而国营单位这方面就并非如此了。”
“国营单位的领导只有经营权,却没有决策权,企业的投资和人员的变动这些方面,国营单位的领导做不了决定,还得要向上面的部门申报,得到批准同意才行,在计划经济时这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在市场经济下却不行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国营单位的负责人跟上面相关部门的领导在经营理念方面如果存在冲突,后果可能是致命的,等将冲突调和了,审批程序通过了,市场可能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市场了。”
“更何况,不少时候可能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还可能发生内耗。”
王国胜看着陆浩,呼吸变重了。
知己,这是知己啊!
他是宏远饮料厂的厂长,直接面对上级部门,对陆浩说的这种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国营单位的领导自主权被限制的厉害,就像水牛掉到了井里头,有劲使不上来,特别是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更是受到各种掣肘,一丁点的资金都要上报审批,效率很低,完全就是一个提线木偶。
经过一正二副三总的改革后,这种情况好多了,在资金的使用,还有工厂的生产经营决定权方面,厂长多了一些话语权,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像是大的投资,生产设备更换,花高工资引进技术人才,新产品研发投资,等等,这些同样还是要上面审批。
人员使用方面同样如此,哪怕是厂长,轻易也不能辞退固定工,就遑论一些职位更高的管理人员了,虽有合同工,但合同工目前也只是在部分单位试点,大部分国营单位目前仍旧还是以固定工为主。
他在管理工厂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类问题,束手束脚。
陆浩刚刚讲的,他深有感触。
“陆老板,走,到我办公室去,喝两杯茶,咱们再好好的聊聊。”王国胜对陆浩发出邀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