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六章 钱从哪儿来
这些熟面孔与袁永寿碰面后,没有丝毫的心虚,依旧如上次那般在反传销宣讲上点头如捣蒜,情绪激动地痛骂着传销的罪恶,感激着工作组的救赎,随即拿着工作组发放的路费,如同打游击战一般, 悄悄换个新的窝点继续做他们发财的美梦。



随着见到的熟面孔越来越多,袁永寿终于意识到工作组当下对传销的打击方式还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个普通人在加入传销后,会源源不断的受到传销组织的各种心理暗示,使他们怀揣着虚无缥缈的成功学与群体认同感,渐渐陷入一种极端狂热的亢奋情绪。



这种心理暗示会存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反传销工作组由于没有充足的人手, 每次对窝点传销人员进行的反传销宣讲往往持续不了太久,由于心里暗示对传销人员的影响尚未消散,许多人往往会抱着心中的发财梦自行寻找新的传销窝点,重操旧业。



此外,很多传销人员由于入行太久,“借钱”太多,早已在亲朋好友间臭名远扬,被视作洪水猛兽,彻底与之断绝了来往,若他们回到故乡,不但没有办法重新开始,反倒会被亲朋好友追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面是未来拿到数千万现金成功出局,衣锦还乡打脸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亲友,一面是灰头土脸的回到故乡,接受自己犯下的错误,背着累累债务重新开始,难以看到未来的出路。



有志气选择后者的人其实并不多。



许多传销人员哪怕已经在反传销的宣讲下明白了这是一场骗局,却因自己损失了大量财产后的不甘心理,亦或是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个傻子的**心态, 选择了继续这场游戏。



想要这些人真心实意的放弃传销, 重新融入社会,就必须给他们创造一条可以看到希望的,明确的出路。



比如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持续的心理疏导与世界观重塑,以及配套、稳定且可持续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传反传”的方式,选择一些头脑清晰,口才上佳的已改过传销人员,将他们纳入官方的反传销队伍,给予编外人员的合理待遇,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如此既可以扩大反传销的队伍,提升打击传销的力度,还可以让深陷传销泥潭的人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回归社会与家庭。



袁永寿治理传销的思路没错,但却面临着一个很直接的问题:钱从哪儿来。



根据工作组这段时间来的粗略估计,当下袁家辖境内的传销人员足有数百万之众,就算最后可以将这些人转移到袁家地方的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里,前期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花费。



即使袁永寿是袁家少主,也没办法仅凭一个设想就让袁家批下这样一笔巨款。



至少要先做出一个成功的试点,证明自己的传销治理思路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并在试点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与风险,制定好相关的解决方案。



而这同样需要很多钱。



按理来说,端了这么多传销窝点,袁永寿的手上应该已经拿到了不少罚金,足以支撑建立一个试点项目所需的花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那些传销窝点里的大小头目虽然看着风光,可实际却不是一般的穷。



除了几辆已经转了十八手,根本卖不上价钱的豪车和几件体面的定制西装外,他们的手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现金。



为了维持手下传销成员的基本生活,许多传销头目恨不得将一块钱掰成两半花,虽然平时在手下传销人员的面前始终保持着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可背地里却只能吃白饭,睡硬板床。



想要让这些罪恶的传销组织将他们这些年来所敛的巨额财富吐出来,就必须将那些站在传销组织金字塔顶端的人全部找出来。



然而这些人都隐藏的极好,偶尔才会在一些大头目们的聚会上露面,普通的传销窝点里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一个月来,工作组联合了各地方的执法单位,结合了各种玄学手段与科学技术进行侦查,这才找到了一个名为“中土人际网”的传销组织创始人的踪迹。



此人名为刘弄玄,只有在传销组织开年度表彰大会的时候才会出现,跟据一位“中土人际网”的大头目提供的信息,刘弄玄长年东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