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扬明》正文 第1461章 忌惮
"摊丁入庙"。



"陛下.."正微微失神的功夫,耳畔旁传来司礼监秉笔小心翼翼的声音,下意识的抬头望去,正巧对上王安那双掺杂着惊忧之色的眸子。



"陛下,奴婢斗胆.."



主仆二人朝夕相处多年,一瞧王安这副迟疑不定的样子,朱由校便知晓自己的这位心腹大伴是有话要说。



"大伴有话直说便是,左右又没有外人。"



虽然太祖朱元璋曾经金口玉言,禁止宦官干政,但自成祖朱棣之后,此等"禁令"便是名存实亡,不然民间为何将司礼监秉笔太监称为"内相"。



"陛下,奴婢虽然愚钝,但私底下却是觉得首辅的话颇有道理。"



"那些西南土司盘踞一方,麾下狼兵少的数千,多则上万,实在是不容小觑。"



"如今我大明看似兵强马壮,但连年以来的征伐早已令麾下儿郎苦不堪言,实在该休养一段时日。"



一语作罢,司礼监秉笔王安便是一个头磕在地上,暖阁中余下的宫娥内侍也是连忙跟着跪倒,不发一语。



当今陛下继位至今虽然不足七年,但其所取得的"功绩"纵然放眼整个大明,也足以称得上一句"武德充沛"。



若非大明积弱多年,朝廷近些年打的胜仗都是为了收回失地,而没有"开疆扩土",怕是天子的威望会再上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年仅二十余岁,身体康健,未来将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大明的主宰者。



正因如此,朱由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徐徐图之",逐渐削弱西南土司的势力,最终将其领地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



相反,倘若朱由校急于求成,难免会埋下些许隐患,例如昔年三征高句丽的隋炀帝杨广。



但此等念头,司礼监秉笔仅仅是在心中一闪而过,万万不敢说之于口,毕竟那隋炀帝杨广可是亡国之君,如何能与案牍后的天子相提并论。



"唔.."



半晌,朱由校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随手唤起眼前的司礼监秉笔,转而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南。



他不是迂腐之人,目光也不短浅,自是知晓内阁首辅方从哲"徐徐图之"的态度才是当下最为符合大明国情的办法。



但他更清楚,后世的"满清",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康雍乾三代皇帝为之前仆后继,方才勉强改土归流成功。



究其根本,便是所谓的"八旗勇士"在入关之后迅速腐化,仅仅十余年的光景,曾经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八旗"便是消失不见,只能仰仗"剃发易服"的汉人。



但如今的大明已然将女真鞑子从这个世界上抹除,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也是率众西迁,宣大总督杨肇基已然进驻归化城,兵锋直至草原。



另一个方向,于原本历史上,令大明苦不堪言的"农民军"也是被尽数抹杀,萦绕在朱由校心头之上的巨石也是烟消云散。



现如今,祖大寿麾下的"关宁铁骑",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皆是兵强马壮。



只需要朱由校一声令下,这些如狼似虎的士卒便会化身最为锋利的长矛,无情的刺穿每一个挡在身前的敌人。



究竟要不要趁此良机尽快动手呢...



"容朕再想想吧。"



思来想去,朱由校仍是拿不定主意,只觉得心烦心乱,修长的手指也是轻轻的摸索着身前的两封奏本。



四川巡抚朱燮元及贵州巡抚王三善的奏本内容大概相同,无外乎请饷练兵,整饬兵备,但却给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