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临近西安府的缘故,延安府平日里也算热闹,但是近些年接连不断的天灾却是令得原本人欢马叫的延安府成为了一片荒芜之地。
尤其是前不久的那场凛冬,更是令得延安府的百姓死伤惨重,但凡有余力的百姓,都是拖家带口的逃亡别处,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方才蜷缩在府城脚下,靠着每日发放的一点稀粥赖以为生。
因为遭了灾的缘故,府城街上也是人影稀疏,偶尔才能见到一个人影,却也是行色匆匆,城中茶楼酒肆的伙计们也是坐在门口,有气无力的招揽着根本不会存在的客人,一双暗淡无神的眸子不由自主的望向城中的知府衙门,那里应当是城中唯一还有"人气"的地方了。
虽然今日不是开堂断案的日子,也知晓不会有人来鸣鼓伸冤,但衙门中的差役还是一个不少的值守着,靠在门口,轻声谈笑着。
与那些拖家带口逃亡别处的同乡相比,他们这些人无疑是幸运的,起码在最困难的时节,凭借着身上的这一层"皮",他们还能领到些许粟米,勒紧裤腰带,倒是也够生存下去。
进到衙门后宅,一名面容有些阴狠的中年人规规矩矩的立在堂下,眼神敬畏的望向案牍之后的青袍官员。
"平谷县的那个王嘉胤最近有些不太老实?"
沉默了半晌,延安知府张辇缓缓抬起了头,有些疲惫的说道,不过是四十出头的年纪,但发须却是出现了一缕斑白。
"回老爷,据下面的人说,王嘉胤这两日在村中大摆宴席,闻讯去投奔他的人,不在少数。"
张辇的声音虽然轻,但却令得面容阴狠的中年人心里一惊,声音愈发恭敬。
作为面前官员的得力助手,他深知面前这名其貌不扬的知府大人手段究竟有多么"阴狠",容不得他有半点不敬。
约莫从去年大旱开始,延安府陆续出现流民的时候,案牍之后的延安知府张辇便是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想法,他希望"祸水东引"。
仅凭延安府一地之力,定然是难以养活日渐增多的流民,而张辇也不想因为办事不利而被朝廷撤职查办,故而他想到了"祸水东引"。
将延安府的流民陆续向周边其余府县引导,转而缓解延安府的压力,对于留在延安府内的流民们则是选择性"救济"。
对于聚集在延安府外的妇幼老弱,张辇选择救济;对于身强力壮,更容易闹出乱子的青壮们则是选择置之不理。
因为家属得到救济的缘故,大多数青壮们虽然心中不甘,但却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现实,这也是延安府虽然流民众多,但却迟迟没有闹出乱子来的根本原因。
他私底下甚至怀疑,自家知府如此行为是不是得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默许,不然何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闻听此话,青袍官员的脸上涌现出一抹愠色,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记得派人看紧他,免得生出乱子来。"
原本一切都在张辇的计划当中,但却没想到偏偏在府谷县出了岔子,那王嘉胤不知怎么想的,居然自掏腰包,开仓放粮,几乎令得整个府谷县都没有遭到太大损失。
最令张辇有些心悸的便是,因为此事的缘故,王嘉胤在府谷县的威望已然达到顶点,即便是凛冬已过,仍有不少人就在王嘉胤的村落之中扎根下来。
这些人全加起来,约莫也有近千之数,不知不觉间,这王嘉胤竟然也拥有了号召千余人的能力。
"老爷放心,那王嘉胤若有异动,即刻便将其镇压,绝不会生出乱子来。"
听到张辇的声音有些寒冷,那名中年人连忙躬身应是,只是其内心却是苦笑一声,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这偌大的延安府,心怀不轨的何止府谷县的王嘉胤一人?只是此人太过于跳脱,方才进了知府老爷的法眼。xy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