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8章 舌尖上的生物与化学(5000字)
还有这么多吃法?长见识了!”



“米酒承载了太多回忆……记得小时候我爷爷每年都要酿米酒和高粱酒。真的好喝。”



“呜呜,看到米酒我就像立刻马上吃醪糟汤圆。”



“我也是!小时候特别迷醪糟那味道。”



“温两碗酒,要一盘茴香豆……”



弹幕里讨论美食本身的大有人在,一群馋虫。



而还有一些弹幕自成一派。



“文科生报道!我是来学文案的。”



“理科生报道!正在研究米酒的酿造过程,有没有学霸解释一下,为什么酒曲能够酿酒?酒曲的化学构成是……里面有哪些微生物?”



“化学方程式写给你了:(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6h12o6→2co2+2ch3ch2oh、2ch3ch2oh+o2→2ch3cho+2h2o……”



“学霸,求包豆腐的发酵方程式。”



“《舌尖上的生物与化学》”



“生物小课堂开课啦。”



“《化学生物地理人文历史集锦》”



“文科生看文案和地理人文,理科生看生物化学”



“酿酒专业路过……”



“现在美食节目都这么卷了吗?”



“硬核美食啊!”



弹幕已经炸了。



明明是一档美食节目,硬生生被粉丝们说成了生物化学小课堂。



高考命题组正在出生物月考试题,看到这里灵光一闪,立刻就用笔在纸上写出一道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大题来。



果然考试取决于生活。



不知道语文老师、化学老师等等会不会也灵光一闪。



这一集节目播出后,豆腐的各种吃法广受讨论,诸如臭豆腐、毛豆腐等等都大受大和人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大和的《美食家》最新一期的节目播了清酒。



不过没有讲清酒的酿造,而是将清酒文化,反正和他们的料理一样,被包装得非常华丽。



但价格很贵。



这一点米酒、黄酒,完全碾压清酒。



大和很少人吃过醪糟汤圆。



然后醪糟、米酒在大和大受欢迎。



酸菜饺子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这一波美食输出,华夏已经牢牢占据了上风。



出现了一股“哈夏”风潮。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新词汇:文化牛逼症!



“哈哈哈,我现在很确定自己得了文化牛逼症!走到哪都自信自豪。”



“我把链接发给国外的朋友看了,他们说一直看一直流口水……都不想吃沙拉、牛排之类的了。”



“被子里的威士忌顿时就不香了。就像尝一尝那奇妙的米酒。”



“毛豆腐???我的天……真的能吃吗?全是细菌啊!”



“华夏人已经进化到开始吃细菌了吗?恐怖如斯。我们还停留在吃生牛肉的原始阶段……”



“华夏人牛逼!”



“华夏美食牛逼!”



“华夏文化牛逼!”



文化牛逼症正是从这些外国人口中繁衍而来,最开始是大和人总结出来的。



米酒酿造过程因为拍摄得十分详细。



不少人都跟着视频开始学习酿造米酒,特别是大和人,他们不是那么容易购买到,所以只能自己先动手制作试试。



当然这个视频也被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人类早期驯服野生酒曲的珍贵录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