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让林侯谨记奉天殿唱名时立下的誓言……”
林枢喃喃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夏守忠微笑点头:“就是这句,陛下立志要做如尧舜般贤明之君,林侯的文正之志万不可忘了!”
……
封侯拜相,自古是文武之臣最大的最求。
林枢不到二十岁就因功封爵,世袭罔替的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永丰县侯,蟒袍玉带,诰券在身。
自圣旨出宫,从内阁传出消息后,京城无不哗然。
与亲贵封爵不同,皇帝给林枢敕封如此显爵,京城绝大部分的百姓极为赞同。哪怕家中资产颇丰的人家,也对林枢培育粮种,活民天下百姓的大功钦佩不已。
原本得知林枢封侯的那些文臣,正遗憾文臣中将要少一位志同道合的六元郎时,从内阁传出一个极好的消息,林枢封的是文勋之爵,圣旨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呢:守正文臣!
文臣封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武臣封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大楚除了立国之初,已经将近百年没有文臣封爵了,林侯这是给我们文臣长脸了!
原本今日顺天府贡院桂榜高挂,却没有多少人去了。朝中只要与林枢有过接触的文武官员,几乎都给家中传去了消息,前来林府贺喜的人把黄华坊的坊门都差点挤破了。
“六哥、七哥,请帖的事就交给两位兄长费心了。就按照今日的拜帖来算吧。”…
“九弟放心,愚兄会安排妥当的。”
之前定好的贡院之行,林枢在陪同礼部官员看完府上的规制之后,只能作罢呆在家处理封侯的后续之事。
好在如今林家还有几位兄弟帮忙,林柏老成持重,便接过总揽的担子,负责整个林家的日常庶务。
林枫已经照着送来的拜帖开始拟定邀请的名单,一旁的林桂负责协助两位哥哥,端茶倒水,研墨添纸。
林家祠堂之中,林锦跪在蒲团上给林家的列祖列宗上香。
他看着供桌上供奉的数道圣旨,特别是玉轴龙纹的封侯圣旨,激动的双手都在颤抖。
林锦出生时,林家就只剩一个空头的将军散爵,开国列侯的林家如何显贵,他也只是在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听到过。
姑苏林氏,列侯出身,武功卓绝,文华景秀。
林家当初为何要转换门庭,盛世从文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武功逐渐废弛,林家已经没有军功封爵的能力了。这才从金字辈开始立志读书科举,直到水字辈的林如海进士及第,夺得一甲探花郎才让林家有了底气说一句书香世家。
当年林锦在得知林如海夺得探花郎时是那么激动,原以为林家从此又要崛起时,短短十余年,林家又陷入了江南的漩涡难以脱身。
林如海病逝扬州,眼看林家又要沉寂时,林锦咬牙将林家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在林枢的身上,就是拼了整个家族之力,他也要给林枢最大的帮助去争取晋升之资。
用尽全力帮助林枢在江南各处甚至海外寻找良种,将林家最好的老农召集起来,耗尽心血培育新型的粮食。数年来哪怕族中争议不断,林锦也毫不动摇。
等林枢赴京参加会试时,林锦已经在收紧江南族中的力量,慢慢往京城转移,林枢要人他给人,要资源给资源,把族中能做到的,林锦都送到了林枢的手中。
今日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回报,林家从此跻身大楚最顶级的显贵之列。从今日起,林家男儿皆是公侯子弟,女子皆是侯门贵女!
“叔公,地上凉,还是起来吧!”
林枢在祠堂外侯了有好一阵了,他见林锦老泪纵横的给列祖列宗说着今日的大喜事,不知该不该在此时去打扰老人。
等到大门外的喧闹之声愈来愈烈,他才叹息一声,走进去扶林锦起来:“礼部的人说,朝廷会在苏州老宅修建侯府,陛下还赐了牌坊匾额,这事还得叔公拿主意,老家那边如何安排,您老得去信一封,安排妥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