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说出来,房里顿时陷入一片沉默,过了好半晌,张太妃才叹道,“我知道你孝顺,可你才成婚不久,再说你父亲也习惯了那边的天气,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穆栩试图说服自家祖母,“祖母有所不知,我前几天在京里遇见个辽东来的贩马汉子,从他口里得知,今年辽东的天气是几十年来最冷的,恐怕到了四五月份也热不起来。”
“而父亲的来信也证实了他的话,所以我才想去趟辽东,替换父亲回来。其实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我,毕竟我自幼习武,身体一向不错,又是在那边长大的,再者等到明年初春天气转暖,我就回来了。”
张太妃有些意动,随后便问黛玉的意思,黛玉哪怕再不情愿,也不能拦着儿子给父亲尽孝啊,正要点头同意,忽然她心里一动,便开口说道,“不如我也一同前去如何?”
“这…”穆栩哪知她会忽然生出这个想法,当即就拒绝道,“你的身子向来不好,还是在京里等我回来吧。”
黛玉却坚持道,“我自从练了你教的功夫,这两三年连一点小病都没生过,哪有你说得这么娇弱?”
还没等穆栩想好如何打消黛玉的念头,张太妃就拍板了,“好,那你就带着玉儿一起去好了,路上也有个伴。”随即她又担心道,“朝廷这边未必会放人吧?”
穆栩打算回去私下再劝劝黛玉,这会还是回祖母的话要紧,“朝廷那里祖母可以放心,我会同陛下说好的。”
听了这话,张太妃才想起自家孙儿和皇帝关系确实很好,于是便问他准备何时动身。穆栩忧心辽东战事,自然想越快越好,当即就道三日后出发。
从松鹤堂回来的路上,穆栩劝了黛玉一路,她却死活不依,非要陪着一起去辽东,穆栩只得说了实话,当然他是删减了关于女真人那部分,黛玉听了笑着说他杞人忧天,还道公公是沙场宿将,岂能不知战场的忌讳。穆栩没办法给她解释自己的真正担忧,最终还是无奈答应了她。
既然决定了要去辽东,穆栩便不再耽搁,当天就进宫求见徒祯,见了他自然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徒祯倒也没有多想,随口就同意了,还叮嘱其多加小心。
接下来三天,穆栩忙的连歇脚的功夫都没有,又要应付宝钗几女,又要陪黛玉回娘家通知岳父,还要确定去辽东的随行人员和清点祖母让他带去辽东的物品。
就这样紧赶慢赶,总算到了要出发的这天。穆栩看着宝钗和英莲,叮嘱她们道,“我不在京里的日子,你们除了要替我孝敬祖母之外,也要照顾好自己。”
两人虽有万般不舍,可也知道她们改变不了穆栩的想法,只好含泪点头答应,穆栩又安抚了她们几句,然后便带着黛玉前去向祖母磕头请辞。张太妃见多了离别,倒是没有那么伤感,只让他们夫妻路上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不用担心府上云云,穆栩一一应了下来,末了还交代一旁来给她送行的妹妹不要调皮捣蛋。
一切已经就绪,穆栩携黛玉出了松鹤堂,扶着她上了一辆宽大的马车,自己则翻身上马,一声令下,随行的队伍便缓缓向着城外而去。由于城里人来人往,队伍用了半个多时辰才来到城外,等出城后速度才徒然加快起来。
如今大楚王朝正是国力鼎盛的时期,一路上行来,到处可见乡村阡陌,还有路上的行人商贩。穆栩之前从辽东回来时走过一次这条路线,所以行程安排的很是妥当,几乎没在野外露宿过。
他虽然心里担忧父亲的情况,可一来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说也不能完全就将这伙女真人等同于正史里的。二来还有黛玉与他同行,他也没办法快马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去。
与穆栩相反的是,黛玉一路上兴致却颇为不错,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这还是她人生中第二次出远门。但两次的心情却大不相同,她第一次远行时,母亲刚刚去世,身边只有一个丫头雪雁,一路上充满了对前路的迷茫,哪有心思欣赏路上的风景。
而这次却不一样了,有自己的丈夫相陪,又没有遭遇丧母之痛,黛玉一路上兴致勃勃,每到一处山清水秀之地,虽然不能停留,但她还是要挥笔写几首诗抒发一下情怀。
就这样队伍从神京出发,过了黄河,又到了河北,在幽州停留了一日,用时一个月,终于出了古北口,进入了辽东地界。
此时的辽东还没有经过后世的开发,除了一些山脉,剩下的便是茫茫草原,相比于关内,这里算得上人烟稀少,汉人的数量也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