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一一章 时序之东(21)
等那个想让自己叫爸爸的男人走后,成默顿时觉得偌大的复式楼变得空荡荡的,不过那种温馨舒适,让人不由得感叹“终于回来”的感觉却未曾消散,大概是厨房里洗碗机运作细密的声音,岛台上的那座咖啡机熟悉的纹理,落地窗边的那幅未完成的油画,以及无处不在的谢旻韫的痕迹,让成默心中升起了一种隐约的“家”的感觉。



他趿拉着拖鞋向着客厅走去,到了茶几边弯腰拾起那本蒙着浅棕色牛皮的日记本,日记本上横着一根皮带状的束带,只不过皮带扣的位置是把小巧精致的黄铜密码锁。



略作思考,成默就将自己的生日输入了进去,幽寂的客厅里发出了“啪”的一声轻响,成默打开锁扣,解开带子,就像是揭开了那个女孩的面纱,终于得以窥探到她的过往,她内心隐秘的角落。



客厅里的灯没有开,不过落地窗外流泻进了的灯火和月色,足够他看清楚一切。日记的扉页写了一小段话,那时她的字还不像后来那么华美秀巧,但也清新隽秀,就像是微博、朋友圈里,文艺青年们热衷po上去表达情思的插画上的行文。



“写日记并不是为了日后追忆生活之账本,也无忧预备做自传的虚荣心。我的目的有四:关注内心,进行思考,随时自省,一也;记载零星的感悟及有趣的事情,二也;当做一场修行,以不着急,也不懈怠的心情记录自己的成长。”



看到这段文字,成默仿佛看见了谢旻韫端坐于书桌前,表情庄重,握着钢笔在暖黄的台灯下写下与小清新字迹全然不符的严肃思考。看落款是甲午年,那时她才十三、四岁,只看着扉页的一小段话,全然不似花季少女应该写下的语句。



成默兴趣盎然的翻开日记,果然谢旻韫并没有像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一样吐槽妹子和学习,也没有像胡适一样记流水账,而是以写一些琐碎支离的感悟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在欧罗巴学习之余的行记。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说自己穿了旗袍弹钢琴引起了学校里的旗袍热,分析了一下自己该如何推广华夏文化;又写希耶尔太喜欢香水了,寝室里每天都是香水味,还很是傲娇的说亚洲人自带体香,结果又写成了香水的行业分析;当然写的最多还是在卢浮宫看画看雕塑的心得........



虽说是日记,写的却断断续续,毫无时间规律,这样倒不如说是本详细记录了时间、地点的杂文集。不过这些文字即便片面和零碎,从中却能很清楚的感受到谢旻韫的思维逻辑以及她的人生轨迹。



成默看书向来都很快,像这种不太需要深入思考的日记本该看得更快,然而成默却坐在落地窗边的沙发上一字一句的慢慢翻看,偶尔看到谢旻韫写到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会心的微笑。



可以一本日记实在太薄了,薄到他不管多么仔细的阅读,还是读到了谢旻韫回了国,日记里记载了她为什么来星城,一是因为京城的纠葛太多,想要隐藏起来实在太难,而她想要在一个更陌生的环境度过三年;二是因为母亲在星城,而星城恰好又是她最崇敬的人的故乡。



总之机缘巧合也罢,命中注定也罢,她来到了星城,刚下飞机就去到了韶山给老人家献花,随后几天里去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老人家伏案读书的课桌前拍了照,后来去了岳麓书院的半学斋、新民学会旧址和清水塘故居......



这几页游记占据了高一日记的大部分内容,说她的志向,说她对老人家的尊敬,说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以及繁荣昌盛......也不知道十五岁的黄毛丫头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感慨和嗟叹。



至于其他的事情偶有记录,写她上了湘南卫视的节目,忽然间就红了,那时对于“流量”这个词,人们认知还不高,但她就开始研究“流量”这个现象。还有杜冷也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日记里,谢旻韫在日记里极少用鲜明的笔触描叙他人,但提到杜冷却罕见的用了“油腻”这个词,说杜冷写给她的情诗比徐志摩的还叫人受不了。



成默心想也不知道谢旻韫是有多讨厌徐志摩,不过他回想了徐志摩做过的那些事,写过的那些诗,也确实叫人无从夸奖。只不过倘若徐志摩知道自己被人拿来和杜冷比,怕是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打谢旻韫家的玻璃。



嗯,现在也是他的家的玻璃。



终于到成默出场了。原本成默以为谢旻韫不会写自己什么好话,毕竟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但出乎意料,谢旻韫却承认了成默的知识面比自己要广博,然后给自己列下了快一页纸的书单,接着又分析自己之所以落到了下风,是因为落入了成默的诡辩思维的陷阱,说自己下次一定能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