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
老学究,自己虽说纳了几个小妾,可一向讲究的便是男女礼教大防。自己的家眷被如此对待,虽说没有失节,却也没有差太多。



现在被搞成了这个样子,几个被他当成心头宝的小妾与丫鬟被糟蹋。那个出嫁不过三年便守寡,回到娘家之后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严守礼教的女儿。遭受了如此大辱后,又被与自己捆在一起的,那个气血方刚年轻家丁,真的及第后感觉到无脸见人,当夜便上吊了。



老先生气不过,官司打到世宗皇帝御前。结果这位兵部尚书,却被世宗皇帝斥责了一顿多事,却没有给那些家伙任何的处罚。这位满肚子委屈,还指望皇帝为自己出气的老先生。也不知道想要拿着辞职,要挟皇帝处理那些无法无天的御林八军军官,还是真的咽不下这口气。



当场便提出致仕。而当时只顾着在新宫之内倚红偎翠,连早朝都十天逃了七天的世宗皇帝,却没有做任何的挽留。自那以后,御林八军的气焰更加嚣张,横行京城几乎无人敢管。直到黄琼外公掌握了朝中大权,下狠心整肃了一批军官,御林八军的军纪才勉强好了一些。



可随着当年淮阳郡王倒台,军中势力又被皇帝清洗,御林八军的军纪渐渐又有些开始败坏。虽未到世宗朝那样荒唐地步,可也并没有好太多。虽说世宗年间,肆意侮辱并糟蹋一位兵部尚书家眷的事情,是没有胆子在去做过。可这敲诈勒索的事情,一样都没有落下。



皇帝都不愿意管这些家伙,满朝文武谁又去愿意得罪这些人,到时候挨一顿揍都是轻的,要是连累家眷受罪,那可就不单单是丢人了。世宗朝的那位兵部尚书,可是前车之鉴。这群丘八上来,可是什么缺德事都能做的出来。他们可不想自己家眷,再受到同样的侮辱。



更何况,这多少年了御林八军之中,充满了因为轮不到袭爵,才送到御林八军镀镀金,混个一官半职的勋贵后人。自高宗朝四大营中两万军马,一次在与北辽征战之中,因为轻敌冒进中了埋伏。被十余万北辽铁骑团团包围,几经苦战始终无法冲出重围,苦战之后全军覆灭。



那一战,是大齐与北辽历次作战之中,最大的一次败仗。不算中下级军官,仅仅带兵出征的勋贵,便战死侯爵两人、伯爵五名,至于其他勋贵以及从军的勋贵子弟,更是战死无数。那一战之后,原本在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勋贵集团,便开始逐渐的没落,一朝不如一朝。



而且自那一战后,大齐在与北辽作战之中,战略态势转攻为守。从原来攻势为主,转为被动防御为主,极少在出击草原、大漠。那一战,各大勋贵大批从军北征子弟,几乎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京兆府那些开国世家,几乎是家家戴孝。有的人家,甚至只剩下几个吃奶孩子。



自高宗年间起,那些生怕再经历那样损失的勋贵,再不敢将子弟送往四大营。除了各地的卫军之外,待遇优厚又不用离开京城的御林八军,几乎成了那些身上或高或低,都带着一个武官职务,不能袭爵的勋贵子弟的首选。而那些勋贵,在朝堂上虽说已经没有了什么发言权。



可在军中,还是有相当地位的,往军中塞个把人还是轻而易举。而枢密院与兵部,也明显不愿意得罪那些勋贵太狠,在这种事情上一向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当年淮阳郡王,之所以整治这些兵痞成功。是因为淮阳郡王为掌控御林八军,从自己老部下之中调了大批武官。



将御林八军之中,相当一部分武官,升了一级打发到卫军之后给替换了下来。甚至相当一部分,过于无法无天的勋贵子弟,直接被清洗了出去。打了那位兵部尚书,还变相糟蹋了人家眷属的某位侯爷三儿子,更是被拉到了刑场上就地正法。还连累家人被夺爵抄家。



但近几年,随着法纪日弛,以及新组建实际掌握各军调动权的殿前司,重新改为由勋贵掌管。军中又充满了那些大大小小,什么公伯侯子男额的子弟。你惩治这些兵痞容易,可谁知道你打的是不是那个国公家的儿子,或是那个侯爵家孙子?打了小的,老的不出头那就怪了。



这些勋贵世家,眼下虽说权利已经不大。除了殿前司那几个之外,其余的大部分人只靠着一个空头爵位,领着一份俸禄度日,日子都过得精穷。可这些勋贵,相互之家一向是同气连枝。这些年更是为了相互抱团取暖,各府之间大结姻亲,到了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地步。



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勋贵集团。虽说这些勋贵大多都没有了实权,可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群老百姓去得罪这些人。至于那些官员中的大部分,更不会为了他们眼中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的这百十贯钱,去得罪这些原本在京城就横着走的家伙,还有他们背后的家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