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又穷了
>
朱允炆将手中的奏折合了起来,道:“你们的情报很有价值,这一次做得不错,值得嘉奖。只不过八大晋商往日之过累累,想要一笔勾销,怕是不易。”



常千里心头一颤,连忙跪下,求饶道:“草民愿献上所有家产,以求皇恩浩荡。”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站起来,绕过桌案,道:“所有家产,确实可以抵罪。但这并非是朕想要的。”



常千里浑身颤抖起来。



钱财不管用,难道说皇上想要自己全家人的命?



这,这……



朱允炆见常千里畏惧,微微摇了摇头,道:“朕想要你们继续深入北地,刺探情报。”



“啊?”



常千里错愕地抬起头,一脸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继续说道:“北地大乱在即,他们越是混乱,对物资的需求也会增多。朝廷可以给晋商出关的许可,但主要货物需要由朝廷说了算。”



战争很吃盐,也很吃铁。



平日里节省,两天吃一次盐,可到了打仗的时候,那就少不了盐,顿顿都要有。



再说了,打仗的兵器也是会损毁的,总不能把蒙古刀当锯来用吧。受限于匠人规模,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其战刀数量都算不得充盈,一旦损坏多了,很难大量补充。



而借助商人之手,锄强扶弱,煽风点火,也算是弘扬正义了……



“皇上,草民没听错吧?”



常千里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



朱允炆认真地看着常千里,道:“朕允许你们在许可之下出关,但不允许你们擅自出关。另外,你们的家产朝廷不会动,但这一次北去与日活北去所得利,悉数抽出二成,交给大同都司用于新兵之策吧。”



“新兵之策?”



常千里眼神一亮。



听皇上的意思,朝廷已经决定将大同纳入新兵之策范围,而这对于晋商而言,绝对是大的利好消息。



当兵的有了钱,就意味着他们家人有了钱,他们家人有了钱,就意味着商人有钱赚了……



“双喜,给他们吧。”



双喜拿了几份文书,交给常千里,道:“这是皇上写给你们的宽赦文书,不走内阁。”



常千里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接过文书,再次谢恩。



有了这文书,朝廷便会既往不咎,八大晋商的家产便是光明正大,见得了光的了。



至于不走内阁,也可以理解,晋商出关是秘旨,并非是公开的。



现在晋商带大量战马到京师,百官中必然会有人弹劾,只是他们再弹劾也不关晋商什么事,只能将弹劾对象定为郭英。



“下去吧,几日后会再传召你们。”



朱允炆挥了挥手。



常千里小心翼翼地离开武英殿,在宦官的引领下出宫。



徐辉祖有些担忧地说道:“皇上,眼下晋商听话,愿为朝廷所用。臣只担心时日长了,他们会有其他心思。”



朱允炆不置可否,道:“新军之策推行全军不可拖延太久,否则必损军心士气。可朝廷能拿出来的钱财却有十分有限,我们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打商人的主意……”



徐辉祖有些叹息。



建文二年还没走出正月,这花销预算已基本确定,户部方面,只给了二十个卫新军之策的银两。



要知道整个大明足有三百二十九个卫,除去京军、北平等地,按照户部的给钱方式,想要新军之策普至全军,至少也得十二年。



十二年,你户部等得起,当兵的等不起啊。



不过徐辉祖也清楚,今年户部还真的不是抠门,除了亲王、官员俸禄,预留赈济等,几乎所有的银两都投到了四个地方:报恩寺与英烈碑、混凝土道路基建、船厂、修河。



尤其是船厂,只今年预算便突破了四百万两,龙江船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