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维克托筹划着如何从斯大林同志那里,试探其对李森科的态度时,远在数千公里的哈萨克斯坦,靠近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边境的荒漠中,十数辆嘎斯军用卡车所组成的车队,正在相当简陋的公路上向东疾驰,他们的方向正是卡普斯京亚尔导弹发射场设立在哈萨克斯坦荒漠中的另一处基地。
在车队的最前方,是三辆上了篷子的威利斯吉普车,尽管这些吉普车看上去簇新簇新的,但考虑到它们是二战时期美军最常用的军用吉普车,因此,估计这三辆也是战争期间美国人援助过来的。
就在第一辆吉普车上,面色有些憔悴的科罗廖夫正背靠着车椅背闭目养神,在过去这两年里,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然,这份不好过与三十年代的那种不好是截然不同的,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科罗廖夫根本就没有机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他最喜欢的科研工作上,他需要在劳动营里参加各种辛苦的劳作,还要为了第二天不至于饿肚子而努力。
而现在呢,他已经成了联盟在火箭技术研发方面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与此同时,联盟的决策层对火箭技术的研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斯大林同志几乎每隔上一段时间,都会亲自打电话询问一下研究的进展情况。
在如今联盟的战略发展方向上,核武器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火箭技术,成为了军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板块,为了使联盟在军事技术上领先于美国,从而为联盟赢得军事优势,莫斯科可以说是在竭尽所能的满足两项研究领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在过去这些年里,科罗廖夫所领导的“n-88团队”迟迟拿不出研究成果,那么,科罗廖夫对上面的领导也是不那么好交代的。
正因为如此,在这两年里,科罗廖夫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不仅仅是,就连他的助手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扬格利同志,都因为过分的操劳,而变得有些早秃了。
如今,科罗廖夫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代号“n-3”的火箭研发项目研究,按照政治局下达的命令,这个研发项目的目的,是为了“研发出射程为五千至一万公里,以及1至10公吨弹头载量的超级火箭项目”,而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之后,“n-88团队”这个研究项目组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但实际上,这个团队的规模出奇的大,仅仅是参与计算的数学家、研究员,就有数百人之多,这还是他们有“计算机”这种利器做辅助的情况下。与此同时,整个研究项目大概分为三块:燃料研发小组、材料研发小组以及发动机研究小组,在过去几年里,研究项目组的重担,基本都压在了发动机研究小组的身上。
现在,这枚临时代号为“p-7”的试验发射火箭,已经装配上了最先进的发动机,那是一台暂时定名为“rd-108”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按照研究小组做出的预估,搭配上这一款发动机,同时采用二级模式的“p-7”火箭,其理论射程可以超过一万公里,如果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发射的话,就可以覆盖美国全境。
与此同时,这枚新式火箭的有效载荷,也完全满足了联盟所提出的要求,因为它的有效载荷高达三吨,足以将联盟目前所拥有的任何一款核弹,直接投掷到美国任何一个州的头顶上。
而对于科罗廖夫本人来说,他最看重的一点,却是这枚火箭已经满足了他最初的设计需求,那就是将人类送入太空,从理论上讲,这枚火箭的技术指标,已经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了。
“谢廖任卡,在火箭试发射之前,我们真的不需要向莫斯科做汇报吗?”就在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科罗廖夫听到有人在他的身边轻声说道,“我还是觉得这个决定不太谨慎,至少,我们应该让斯大林同志了解这里的情况,以及这次试射的重要性。”
谢廖任卡是对科罗廖夫的昵称,而此刻在他身边坐着的大背头,既然能用昵称来称呼他,那就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足够密切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背头其实就是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扬格利同志,此人非常不简单,在前来“nii-88团队”之前,他曾经给“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负责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波里卡尔波夫做过助手,也曾经给“米格系列”飞机的缔造者之一,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同志做过助手。最重要的是,他还是联盟继科罗廖夫之后,一个很重要的火箭设计者,他设计的多款火箭,直到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段岁月,俄罗斯依旧在使用着。
当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杨格利的政治敏感度显然也不咋地,听听他给科罗廖夫提出的建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