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6章无知,使人蒙昧
“文若,别光顾着吃,赶紧说呀……”大堂中,老董和荀彧围坐在一张小胡桌前,上面满是庖厨刚烧好的午饭。



一边吃着,还一边不客气催促。



看他大咧咧叉着腿箕坐在对面,荀彧忍不住揉了揉发疼的小腿:自己可没穿带裆的裤子,需身板笔直地跽坐,才能保持君子修养和风姿。



然而,修养和风姿是有代价的:别管谁跪着坐那么长时间,小腿儿都会被压得发疼。



这还不算啥。



主要汉代还是分餐制,就是一人一个案几,自己吃自己。老董这般自来熟,面对面地跟自己吃饭,让荀彧感觉浑身不自在。



好不容易克服这些,刚拿起筷子夹一口菜,就听老董开始催促了。



他叹了口气,无师自通开启了吐槽技能:别人都是别光说呀,多吃点儿,到你这里就全反过来了?



但脸上,还得保持微笑:“太尉,食不言、寝不语……”



“嗯,食不言、寝不语,人生还有啥乐趣?”老董张嘴打断,道:“别这么拘谨,老夫不是那等计较礼节之人。”



荀彧神色一愣:我这是在跟你拘谨客气?



无奈叹了口气,只能开口说正事:“太尉可知,我大汉赋税之特点?”



这下轮到老董一愣,神色还有些羞赧:“老,老夫略知,略知一二……”



荀彧懂了:他屁都不知道!



好在失望多了,也就有些麻木,便从头开始普及起大汉的税法制:“大汉自高祖建立后,吸取了秦苛虐而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田税十五而税一。”



“及至文景之时,又有‘田租减半’之诏,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东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实行过‘十而税一’,但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



“哦……田税只收三十分之一的实物,也不是很重嘛。”



老董就不明白了,道:“既然田税已然如此,为何老夫所见百姓都食不果腹。甚至遇到饥荒年月,还需卖儿卖女投效豪强地主?”



“这便是在下要说的大汉赋税特点,轻田税而重人头税。”



“人头税?”老董有些吃惊,道:“意思是……活着就要交税?”



荀彧凝肃点头:“不错。人头税起于商鞅变法,秦汉沿袭,其中分口赋和算赋两种。”



“口赋是对七岁至十四岁的稚子征收,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二十钱,到了桓灵时,已涨到二十三钱。”



“算赋则是对十五岁至五十六岁**征收,依旧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谓之‘一算’。”



“其中对商人与奴婢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钱。”



“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婚者分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可免其夫算赋一年。”



听到这里,老董不由瞪圆了眼睛:“这真已不是什么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事儿了,而是确实有人在骑着百姓跑,还骂百姓们不努力……”



但随即,他就奇怪地看向荀彧,道:“那百姓为何还不把闲置的房屋租出去,家里的牛车也可以拿出来拉货啊……”



荀彧当时震惊地看向老董。



然后又当面给老董算了下田产所值,告诉他人头税足是田税的十倍有余,在赋税中占的比例极大,百姓们早就连饭都吃不起了!



“口赋和算赋交给大司农,纳入国库,用于治理国家的各项费用。”



怒气冲冲说完,荀彧又继续道:“除此之外,百姓还需交献费,以供天子皇室宫廷用度。凡成年男女,每人每年要献天子六十三钱!”



“还有献费?”老董更加吃惊,终于明白轻田税而重人头税的意思:这已不只是重,而是压得人都起不来了。



并且分析片刻,他还发现这种税赋制度的弊端极大!



就是这无疑会加剧土地兼并。



富户豪强一家的人口是相对固定的,只需缴纳固定的人头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