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一支箭矢都钉在了岩壁上。
直到诸葛青云将其打完,他才将弩交给了李清微。
诸葛青云说道:“这便是先祖诸葛孔明研发的‘连弩’,此物虽然不如重弓射的远,箭矢变短,没有雕翎准确度也大大地降低,但好处便是速度快,对方的弓弩手如果射一支箭,我们可以在瞬息之内射出十支。”
“而且此物经过我太爷爷与唐老太爷联手改进了一下,增强了威力,现在打出的力道只是比一般的弓弩要小一点。射程也远了许多,如果面对骑兵冲锋,或者是步兵攻城的时候,用其抛射瞬息之间便是一场‘箭雨’。”
李清微也装上了一排箭矢,然后学着刚刚诸葛青云的样子用了起来,如他一样,箭矢尽数钉进了石壁之中,有穿石之力,此物已经足够用了。
这玩意虽然比不上马克沁,但也还算可以,至少目前没有比这更好的武器了,不过这也只是对付普通的敌人,如果遇到像铁浮屠那样的“装甲重骑兵”那就不行了。
不然的话,王重阳他们当年就败不了了。
李清微此时说道:“诸葛兄,这个箭矢的箭头我感觉可以试着改一下,这样可以让他的威力更大。”
诸葛青云问道:“哦?怎么改?”
李清微此时拿起一支羽箭,然后在地上的石头上刻画了起来,很快他便画出了改良后的羽箭的雏形。
这支箭是按照现代“穿甲弹”的形式改良的。去掉了箭头的三角形。而是清一色的“针尖流线型”。
诸葛青云看过之后问道:“这样?可是这么改的话,那么箭矢的准确度就更低了。”
李清微此时摇摇头说道:“无妨,我还有其他的配套改法。具体的我们出去再说。”
诸葛青云点点头,然后给李清微看了另一样发明。
这个发明不是别的,也是诸葛家复原出来的“黑科技”,那就是传说中的“木牛流马”。
李清微仔细的打量着传说中的“木牛流马”。
这个东西大约一头青牛的大小,装有四个十分轻巧的机械四肢,腹部之下是个车轮,头前是个牛头,然后牛的鼻子上是有个拉环。拉环上是一根绳子。
李清微打量了一下木牛流马的内部,里面是一排精巧的齿轮和轴承结构。
诸葛青云为其展示了一下它的使用方式,不过这个东西并没有小说之中形容的那么神秘。
传说中描写的“木牛流马”是自己就可以动的。不过这个不行。
诸葛青云拉着“木牛流马”的鼻环,在机械动能的加持下,他只用一个小指就拉动了整个“木牛流马”。
而且牛头转向,牛的四蹄也会跟着转向。
李清微试了一下,发现这东西牵引起来真的很轻。这是因为“木牛流马”之中有一个类似于“钟摆”重量的一个设计。
设计原理与“诸葛连弩”大同小异。因为装粮食的内仓是独立的。
木牛流马向前走的时候,里面的内仓装载物会作为“重力”便会向前“流动”倾斜,会产生一定的“动力”然后让它向前行进,有一个“重力”推进。
而“重力”向前倾的时候,四肢精巧的机械能便又会将前倾的“内仓”拉回来。然后前蹄走一步内仓便会“前倾”,但前蹄带动后蹄动,后蹄一动又会“拉回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钟摆力”。
仔细观察之后,李清微感觉所谓的木牛流马,就是一个精巧的“外骨骼”装甲,他可以让人以最小的力气去做最多的事情。
不过这只在平地上面才能用的功能。而木牛流马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与“多功能”。可以适应很多地形的作战。
实际上“木牛流马”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这个机械的两种模式。眼前这个用四肢行走的模式叫“木牛”。而它另一个模式才叫“流马”。
因为木牛流马的腹部还有一个独轮,不过这个独轮的半径短于木牛流马的四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