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司马懿一个,刘封对付起来,还有较大的胜算。
若是再加上一个王元姬,那就大意不得,需要好好的筹谋一番了。
刘封刚刚打赢舆论的反击战,在听说了司马懿已经撤兵后,不由得怀疑起,王元姬与司马懿之间,是否一唱一和,早有预谋。
司马懿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冢虎的名号,显然不单单是隐忍这一个长项,更大的可能性,是此人在审时度势方面很有长远眼光,而且还很有决断力。
比如这一次,魏军统帅如果换成郭淮、王凌,就算是感觉到不妙,也不一定有这个魄力立即后撤,而在擅自作主撤退后安然无事的,唯司马懿一人耳。
相比刘封的大度从容、目光长远,邓艾、邓芝、陈式、鄂焕等汉军诸将,以及丞相府的蒋琬、董允、杨戏等人,却是顿足捶胸。
为了实现迂回包抄司马懿军的意图,他们一点点的在熊耳山、南乡、新野、义阳布下口袋阵,正待收紧袋口的绳索时,司马懿却突然溜了。
“司马老贼,胆小如鼠,也配当魏国的太尉、大将军?”期盼已久的汉魏南阳大战,刚刚开了个头,就收尾了,汉军将校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司马老贼逃了,我们追杀过去,打宛城,打许昌,打洛阳......。”在气怒之下,诸将纷纷向刘封请缨,意图兴兵强攻宛城,歼灭陈骞的二万魏军。
“且都稍安勿噪,南阳郡这么大的地方,还不够你们占的,一个个先把魏军放弃的地方给占住了,切莫再被人夺了去。”
在回复邓艾、邓芝等人的信件中,刘封不客气的对盲目冲动思想进行了驳斥。指出强攻宛城有很大可能会召致旷日持久的攻城战,这对于底气还不是很足,又初到南阳郡的汉军来说,后勤补给的压力很大。
刘封还再三继续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总方针。
唐白谷地、淯阳、涅阳、邓县等地方,都是上好的屯田之地,把这些地方的地种好了,有了粮秣,宛城的陈骞就是困守孤城的一只死蟹,只有被煮熟的份。
司马懿这一退,对蜀汉来说,也不是全是坏事,可能接下来的仗难打了些,但至少南阳郡的大半落到了口袋里。
至于宛城这颗硬钉子,慢慢拔就是。
他刘封又不是诸葛亮,非要拖着病体北伐。
往更长远的战略角度分析,汉军若是完全占据南阳郡,向东北方向,南阳至许昌,距离也不过二百公里。向正北方面,则可以沿南襄隘道东出鲁阳,走“三鸦道”,直驱洛阳,这是一条“趋洛之捷径”。
——
宛城。
魏国安东将军陈骞坐守孤城,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在接到司马懿让他守宛城的命令时,陈骞还犹不相信。
在别人的眼里,孤军守城是一件有死无生的苦差使。
而在陈骞看来,则不然,他看到的是一跃扬名的机会。
当年,征南大将军曹仁在江陵坚守,面对东吴大都督周瑜的进攻,坚持数年而不退,这让曹仁赢得了巨大的名望。
而现在,陈骞觉得自己也一样可以。
宛城城中,有司马懿留下的可供十余万魏军就食的粮秣,有锻造兵甲的冶铁作坊,有修筑加固的高大城垣,还有二万决死断后的荆州魏军士卒,陈骞不觉得自己守不住。
陈骞战意炽烈,一整个冬天,他都在积极的整军备战,等着刘封上门来攻城决战,但让他失望万分的是,不仅刘封没来,就连老对手邓艾也好像消失了一样。
等到魏军斥候出城一打探,陈骞差点被气了个半死。
刘封早在十二月初,就回转了襄阳,而邓艾则带着一群军卒,在唐白谷地帮助百姓修渠去了,瞧这架式,完全是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南阳的民心,若是归了蜀国,则宛城不可守矣。”陈骞察觉到形势不妙,和副将牵弘苦着脸商量起来,两人一番合计,最后决定出动小股部队奔袭蜀军的屯田之所。
魏军小队出城袭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