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浅水镇,池解叮嘱泽芜,千万不准将暮烟抢亲的事说出去。
入夜,暮烟坐在灯下翻看《说文解字》,替早儿找名字。
她将意思不错的字,都用笔记下来,再从字音字义上细细斟酌。
熙,曦,晔……
她正在看书,暮玲将早儿哄睡了,来了她房间:“烟儿,今日我见你与池公子一同回来,有说有笑,你们……”
“姐姐,我只不过与人多说了几句话,难道这有违礼法?”
“不是,我只是觉得……”
“我不议婚,不嫁人,若是将我逼得紧了,我便寻个尼姑庵去出家。”
“好了好了,我不问了,不过你若是有什么事,可要与我说。”
暮烟将桌上的纸拿起来:“这是我给早儿想的名字,来看看喜欢哪个。”
暮玲朝那纸看了一眼:“这些字这么难写,我一个也不认识,你让我看,是存心笑话我不识字。”
暮烟将纸放下:“是我错了,不如明日让早儿自己选。”
“他连话都说不全,要如何选?”
暮烟将纸从字之间的空白处对折,将那几个字一个个撕下来:“就像抓周一样,他抓到哪个就是哪个,姐姐放心,这些字的意思都非常好,是我挑出来的。”
“这倒是个好法子。”
半个月亮爬上来,窗外的虫鸣之声此起彼伏,一声鸦啼,有黑影从窗外飞过。
那张订单,寒衣六万件,每件只蓄四两棉花,但是要密密缝制。
北方的冬天,四两棉花的冬衣是无论如何不能御寒的,这订单又为什么会轮到他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坊?
暮烟不敢再往下想,她现在是工坊总管事,耽搁了订单,她罪责难逃。
次日她还没有醒,暮玲便将早儿抱了过来。被闹醒后她才发现,早已是日上三竿,暮玲是等不及要去铺子里了。
她一眼看见窗前的桌上,还摆着昨晚她写的那些名字,于是抱着早儿过去:“早儿抓一个,给自己选个名字。”
早儿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真的像是在认真挑选,最后他抓起一个“晔”字拿给暮烟。暮烟看了笑道:“你喜欢这个字,好啊!那你以后就叫钟晔,兴盛,充满生机之意。”
早儿已经会说简单的话,开口说道:“饿了。”
暮玲在锅里留了饭,暮烟和早儿吃了,便用小车推着他去工坊。工坊里地方大,方便早儿玩耍,将大门一关,他也跑不出去。
公事房里,暮烟与池解商量如何完成订单,当前首要的是要收棉花。
一件衣裳四两棉花,六万件要两万四千斤棉花,一亩地出两百斤棉花,那就要收购一百二十亩棉花。
这倒不难,写了告示张贴出去,种棉花的农户,每亩给一两银子的定金,等棉花交过来再付剩下的货款,这样就不怕到时候收不到棉花。
这还是头一回,作物没有收下来就有人付定金买了,种了棉花的农户都高兴得不亦乐乎,没种棉花的则后悔莫及。
消息传回了陈钟村,梁氏不停地抱怨沾不上暮烟的光,早知道就将那两亩田都种了棉花,比种麦子值钱。
吴平顺家种了两亩棉花,平日里都是小月抽空带着妹妹小美打理,不想今年赶上了这好行市。
知道工坊又接了大订单,小月高兴道:“这回定是又要跟那次一样,可以将活拿回家做。”
大刚道:“你现在不能太过劳累,就安心在家养胎,赚钱的事有我。”
他们成亲一年多了,小月才发现有喜,两家老人都非常高兴。就按之前说好的,孩子还是随着大刚他们家姓,见村里人也没有说三道四,大刚的娘也不再纠结她儿子去岳父家住的事。
如今她的两个小儿子也都大了,地里的活儿都能干,闲时还能出去赶脚赚钱。她在曹家做帮工,每个月还有收入,家里的日子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煎熬。
日子过好了,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