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三张 开张不吉
次日一早,鸡才叫,梁氏和暮玲便起来烙饼了。



梁氏看看外面的天:“我看着今日天不太好,别再下雨就白瞎了,少烙点吧!”



“成,反正头一日,也不知道买卖咋样,试试再说。”



娘俩准备好了,将推车的车斗去掉,成了个小平板车,一应东西都搬上去,最后抱了捆柴上去。



暮烟也想去看看生意究竟怎样,怕被落下,连跑步都没有去。



她们到集上的时候,天色还是没有大亮,因为今天是阴天。



集市的正街上都是店铺或者固定摊位,她们这一辆推车占地不小,肯定挤不下去。



暮烟看看官道上来往的客商,赶车的车夫,挑担的脚夫:“娘,姐,咱就摆在官道旁!这里来往的外地人,赶路的人多,本地人,多舍不得花钱买这个。”



听她说得有道理,暮玲便附和:“外地人多的地方,那该去官驿附近。”说罢,推起推车就往前走,去了官驿。



官驿旁有几个摆摊子的,都是卖各色小食,还有玩意儿的。



暮玲寻了个空位将推车放下,先将那捆柴拿起来,丢在地上,然后着手点起小炉子,准备炒鸡蛋。



旁边几个摊主都纷纷探头观看,有爱搭讪的便问:“姑娘,你们这是卖什么?”



暮烟抢着回答:“大饼夹一切!”



这名称听起来好新鲜,没有生意的摊主都围过来观看。



火生起来了,锅放上去,梁氏已经打好了鸡蛋。炒鸡蛋火候非常重要,若是炒老了,就不够香。



鸡蛋炒好了,将烙得层次分明的大饼分开,鸡蛋放进去,又夹了些咸菜丝,抹了酱。



梁氏将第一套大饼夹鸡蛋举起来:“家养吃虫的鸡下的蛋,祖传秘制酱料,要不要尝尝?”



“多少钱一套?”有人问。



“两个鸡蛋一套的,八文钱,若是夹肉,再加钱,十二文,十五文不等。”



说着,她朝暮玲使个眼色,又从腰间的荷包里摸出些钱递给她,小声道:“快去买卤肉,熏肉,不要太多。”



暮玲拿着钱,撒腿一溜烟跑没了影。



有个从官驿里出来的邮差看见了她们的摊子,过来看了惋惜道:“没有肉。”



暮烟忙说:“有肉,一早就定下了,已经去取了,立刻就到。”



黄豆酱遇着刚炒的热鸡蛋,散发出别样的香气。那邮差闻得直吸鼻子:“这位大嫂,你这酱哪里买的?”



梁氏笑道:“我自己做的,祖上开过酱料园子,有秘方。”



“这倒难怪了!”



说话间,暮玲跑了回来,买回来一包卤肉,一包熏肉。



暮烟帮忙往炉子里添柴:“肉来了,客官要加多少?”



梁氏将放熏肉的纸包摊开,将熏肉分成几份:“五文钱一份”,她侧目看看暮玲,想确定自己的定价有没有赔钱。



暮玲点点头,朝她伸出五根手指,意思是这包熏肉三十文钱。再看梁氏将肉分成了八份,有赚,但是不多。



“夹上!”那邮差催促道。



梁氏又在大饼鸡蛋里面加了一份熏肉,用草纸裹了交给那邮差:“官爷您尝尝!”



那邮差急着赶路,一手接过大饼鸡蛋咬了一大口,一手去腰间的钱袋里取钱。



“嗯!真香,比自己夹的香多了,是这酱的功劳。”



第一桩生意就算是做成了,母女三人相视一笑,互相鼓励。



暮烟烧火,梁氏炒鸡蛋,暮玲卷饼,一会儿就卖出去五六套。



忙着做生意,谁都没顾上看天,是一声惊雷将母女三人惊得回了神。抬头看天时,天上已经开始飘起雨丝。



梁氏既怕雨淋坏了东西,又怕做不成生意,左右为难。



旁边的几个摊子都支起了油布的雨棚,人家常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