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变故,堪称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黑点,因为他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全都杀了。
所谓斩草要除根,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又对他们的家人挥舞屠刀。
李渊还想保住李建成的五个儿子,还想保住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李世民却丝毫没有给父皇情面,杀了十个亲侄儿。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称帝之后,又逼死了裴寂。
李世民的一系列举动,让他与父亲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长孙皇后既是儿媳,也是妻子,就充当李家父子的调解人。
古代的时候,儿媳有一个天经地义的义务“侍奉舅姑”。
唐朝的时候,公公呼为“舅”,婆婆呼为“姑”。按照《唐律疏议》的规定,儿媳不侍奉舅姑,婆家是可以休了她的。
长孙皇后虽然母仪天下,但是始终以儿媳的身份,尽心尽力侍奉公公李渊,这一点可谓是整个华夏儿媳妇的典范了。
玄武门之变以后,长孙皇后持之以恒,经常带着李承乾、李泰去给李渊请安。
长孙皇后这样的做法,就是想慢慢缓和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
古代的时候,女子必须学女红,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针线活,儿媳给公公婆婆做衣服鞋袜,是孝顺的标准之一。
贞观六年十月,眼看着到了冬天,长孙皇后早就以儿媳的身份,给公公李渊准备好了冬衣。
长孙皇后带着儿子李承乾,跟着丈夫李世民,去大安宫陪李渊吃饭。一起去大安宫的人,还有长孙无忌。
宴会一开始,长孙无忌就给李渊敬酒,说了一大堆好话,把太上皇李渊哄得飘飘然。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又先后给李渊敬酒。夫妻二人也是说了一大堆好话,把李渊哄得高高兴兴,满面红光。
酒酣耳热之际,长孙皇后将亲手缝制的冬衣,献给了公公李渊。
李渊贵为太上皇,肯定不会缺吃少穿,但儿媳送的,跟其他人给的完全不一样。
长孙皇后给李渊献冬衣,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就是要以“家人常礼”,表达对公公的孝敬之情。
据《资治通鉴》记载,长孙皇后“更献饮膳服御之物”之后,太上皇李渊龙颜大悦,一家老少高高兴兴喝酒,一直到很晚才散席。
李世民见老爹高兴,索性趁着酒兴提出由自己亲自抬轿,送李渊回宫,结果被李渊明确拒绝:“我儿是天子,天子怎么能抬轿呢?”
李渊推辞之后,早就被父皇母后教好的李承乾出面说话:“天子不能抬轿,孙子可以抬轿啊。就让孙儿抬轿,送爷爷回宫吧。”
于是乎,就出现了太子抬轿,送太上皇回宫的典故。
此事典出《资治通鉴》的记载,原文是:“帝亲为上皇捧舆至殿门,上皇不许,命太子代之。”
从这件事情来看,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已经尽释前嫌了,而这一切,也都是由长孙无垢在其中调和的。
长孙皇后这支双面胶,也因此得到了正史《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一致好评。
一个情商高的女人,在丈夫和公公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学习长孙皇后的行事风格,充当双面胶,调和公公与丈夫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
在家庭关系上,长孙无垢处理的相当好,而在朝政大事上,长孙无垢也常常能够给李世民带来正面的影响。
就比方说魏征这件事,若是没有长孙无垢的劝阻,恐怕李世民早就将魏征给杀了,毕竟皇帝掌控着全天下的生杀大权,若是没有一位贤内助从旁劝阻,恐怕很难做到完全不滥杀无辜。
听完长孙无垢的话,李世民脸上,难得露出了羞愧的表情。
倘若是旁人来劝阻他的话,恐怕李世民早就勃然大怒,他身为皇帝,又如何能够处处受人掣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