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三的任务已经下达许久,然而,由于缺乏身份信息和相貌特征等等内容,整个任务进程迟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真的,没有年龄信息,没有准确的身份信息,没有相貌特征,没有任何可供搜索的东西,想要在平津地区寻找一个叫张三的人,简直比大海捞针还困难。
经过这么久的搜索,任务档案记录上,整个平津地区叫张三的人加起来可以组建一个旅,但这么多个张三,经过仔细筛选和判断,没有一个符合判断标准。
对张三的判断标准,是廖雅权及所属情报人员根据现有信息分析总结出的内容,一,知识水平,二,气质,三,性格。
首先可以肯定张三的知识水平非常高,因为,这是一位编撰系统性机械制图标准的学者。
其次张三一定拥有特别的学者气质,做学问的人,骨子里流传的东西,无法遮掩,无法隐藏。
最后,在知识水平和气质加持下,对方的性格定然非常特殊,骄傲,自信,且对日本非常敌视。
很可惜,这一个旅的张三没有任何一位符合上述判断标准。
现如今已然受到土肥圆严重警告的廖雅权,不得不另辟蹊径,采取新的方法寻找张三。
这个方法便是进入清华学报编辑部,得到当初张三的邮寄地址和相关信息,再根据邮寄地址和相关信息进行溯源追踪。
但是,一个问题来了。
清华园极度排斥日本人,全校学生根本没有一名日本学生,先生和教职工则充满爱国精神,对日本人和汉奸嗤之以鼻,如此情况令情报工作完全没办法展开。
廖雅权不得不亲自上场,伪造外国留学归来的身份,以应聘清华学报编辑的名义进入清华园。
“最后,希望这个张三在平津地区,也希望判断标准正确……”廖雅权悠悠来到编辑部面前,一股文化蕴迎面而来,深呼吸一口气,向编辑部里面而去。
如果这个张三不在平津地区,那将意味着这么久的搜索工作宣告失败,想要清除对方,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判断标准错误,则意味着整个任务出现方向性错误。
事实上,即便这些条件真的满足,能够找到张三的概率也不超过20%。
清晨时分,象征着希望的璀璨阳光出现,映照世间万物。
这边,化身为留学高材生的廖雅权,进入清华学报编辑部,另外一边,余华吃过早饭,往最近的公共电话亭而去。
作为中华最高等级学府,清华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全国来说,处于先进水平,不仅建立核物理实验室和一大批实验室,还在学校内铺设四部公共有线电话亭,构建清华公共电话通信体系,通过北平电话局可以联系全城任何一处有固定电话的地方。
当然,这年代也有‘国内长途’的概念,平津电话线路,平沪电话线路,平汉电话线路,通话费用极其昂贵,除富佬贵人和政界要员之外,基本没人用。
打一个平汉电话,通话五分钟,收费五大洋。
不得不说,这年头如果有一个男生经常给女孩子打超过30分钟以上的电话粥,那绝对是真爱,且真富。
论1937年打电话有多贵……结果显而易见,贵的离谱。
以上,还算是正常收费,有些地区和城市的电话公司,打一分钟电话的费用,甚至可以高达2块大洋,甚至5块大洋。
来到学校最近的公共电话亭,旁边开了一间类似报亭的铺子,售卖公共电话币,余华上前,掏了一块大洋买了八个公共电话币。
每个公共电话币能通话一分钟,超时直接挂断,坚决不让人占便宜。
看了看时间,已经七点五十五分钟,余华买好公共电话币,安静等候时间,待手表时间来到七点五十九,转身进入电话亭,投了两个币拨号。
“接东城建国门东塘胡同第11号。”颇为费劲的拨号,待电话另一端传来北平电话局工作人员的声音,余华正声道。
“请稍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