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武器研究项目组经过庄前鼎和余华的商议,最终确定采用临时的研究单位,内部分设105毫米榴弹炮分组,120毫米迫击炮分组,40毫米防空炮分组和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分组,各组之间不设保密隔离,高效互通,以便加快研究进度。
人员职务方面,由于可用之才暂不超过一手之数,职务安排相当简单。
105毫米榴弹炮分组:组长余华,副组长朱睿。
120重迫击炮分组:组长林婉,副组长朱睿。
40毫米防空炮分组:组长庄前鼎,副组长朱睿。
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分组:组长李强。
余华主要负责重炮项目这点没得说,所有重武器项目之中分量最重的就是105毫米榴弹炮,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林婉鉴于之前协助60毫米迫击炮项目研发工作,且具备优秀知识储备和科研素养,加之120毫米重迫击炮技术难度不算太高,所以安排了组长职务。
庄教授任40毫米防空炮没问题,原因很简单,这款重武器的技术难度和含金量,仅次于105毫米重炮。
而局长李强在苏联学习期间深入学习过武器装备制造,对机枪较为了解,由此担任大口径机枪分组负责人职务。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朱睿,作为新人的朱睿,直接在三个重武器分组挂名任副组长,一是因为缺人,二是朱睿硬实力摆在那里,作为苏联炮兵学校双料第一,朱睿对各类火炮有着极其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性能,还是结构。
至于原本隶属最高科学技术小组的炮神赵章成,则光荣‘退役’,不久前接到上级调令,离开最高科技组,前往总部特务团任职。
对赵章成而言,能够顺利完成60毫米迫击炮的研发工作已经实属难得,以他的知识储备和学识水平,无法抗起重武器项目的担子。
这是客观情况。
荣耀退场,这是最好的结果,有了最高科技组的履历,赵章成日后也能走的更远。
一号窑洞办公室里,电灯释放出明亮的光芒。
余华端坐于办公桌前,面容认真而专注,脑海之中正在思考关于电渣重熔的问题,基于客观事实情况,电渣重熔冶金工艺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方面——构建高效熔渣系统,另外一个则是电力供应问题。
放在后世的话,这两个问题压根就不是问题。
前者暂且不谈,毕竟站在工作原理角度电渣重熔技术与电焊机没有区别,高效熔渣系统的核心在于渣料配方。
唯独后者,余华仔细计算,如果要满足1.5吨级电渣重熔炉的电力需求,柳树沟工业区需要停工停产,必须调集所有柴油发电机组,才能满足这台耗电巨兽的胃口。
莫得办法,在小型火电站没有竣工发电之前,只能采用这样不算办法的办法,使用电渣重熔工艺。
坏消息,必须停工停产才能用。
好消息,勉强可以满足需求。
“电极钢种采用合金钢,渣料配方的话,我记得需要采用以氟为主的渣系,氧化铝和氟化钙这对组合应该没问题,炉体结构采用单柱式设计,双柱式电渣重熔炉好归好,但过于复杂,且电力需求猛增,不适合。好了,暂时就这些,开始验证,尽快敲定初始设计。”
余华思索一番,随后开启思维计算机,针对单柱式电渣重熔炉的设计开始高速运转,进行繁琐且严谨的科学计算,进行验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余华不用费尽心思去折腾电渣重熔堪称绝密的渣料配方,不过,既然搞科学研究,那就必须保持严谨态度。
推演,计算,验证。
一组组重要数据相继出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