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房俊所言这般,右屯卫是装备火器最多的军队,火枪开发出“三段击”,步卒冲锋之时辅以震天雷冲击敌军阵地……这些新式战法只在右屯卫之中应用,并且日夜加以操练。
全新的兵种,全新的作战方式,这不是随随便便弄来一个名将就能玩得转的。
即便是有“军神”之称,被大唐上下公认为谋略第一的卫国公李靖,若是没有半年的熟悉、钻研,也不可能使右屯卫发挥出最强战力。
这一点来看,从始至终都负责军队训练的高侃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而且高侃在右屯卫的威望甚高,军中上下尽皆心服。
但是归根究底,护佑社稷这样的责任实在是太过重大了……
高侃心想我当初不过是想要参军讨一碗饱饭吃,何曾想过居然有将江山社稷挑在肩上的一天?
压力太大……
房俊自然知晓高侃之能力,且不说历史之上也曾为一代名将,单单在右屯卫的这几年,从一个勤务兵一步一步走到眼下将军之职,性格沉稳、心细如发,且能够与兵卒打成一片,威望甚高,定然能够肩负起护卫长安之责。
他温言道:“不必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之事谁也不知最终之结果,只要吾等用心去做、用力去拼,结果如何只看天意即可,大不了就是以死报国,正如曹子建那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昂藏七尺男人,俯仰无愧于天地,如此而已。”
有谁能将机关算尽呢?
世间之事千变万化,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谁也不能当真掌控一切。
一切尽心尽力,其余就只能交给天意。
若上苍依旧让大唐陷入动荡,世家门阀割据地方,房俊也无能为力……
高侃终于吐出一口气,咬咬牙,沉声道:“末将定不负大帅所托!”
他的确没信心护佑社稷、保全太子,京中局势瞬息万变,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根本看不清。
不过他却不怕死,自古艰难唯一死,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就如房俊之言,“时势造英雄”,局势将大家都推到这个风口浪尖上,除却排除万难、以死报国之外,别无选择。
……
整个右屯卫军营都动起来,一边补充粮秣,修护甲胄,更换火器,一边从前来参军的青壮之中择选兵员,充入右屯卫之中,待到房俊出征河西之后,会由高侃负责整训,使其快速形成战斗力,增强右屯卫的战力。
以火器为主的军队,补充兵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半冷兵器的军队,青壮入伍之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无数临阵对敌之经验,方能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右屯卫不需如此,火器的操作实在是太简单了,且可以远程杀伤敌人,不需要太多的对敌经验就能操练出一支战力强横的军队。
眼下右屯卫不足四万人,房俊带走大概两万人,高侃会在之后补充一万余人,留在玄武门外大营之中的右屯卫兵卒保持在三万人左右,整训备战,辅以火器,足矣应对关中局势。
一墙之隔的左屯卫兵卒们从营门看着“宿敌”热火朝天的模样,忍不住心中嫉妒,纷纷泛酸。
“牛什么啊?若非吾家大帅染病,这等事哪里轮得到你们右屯卫!”
“就是,吐谷浑骑兵强横,各个以一敌十,这么点兵力镇守河西,迟早被人家踏平营帐、大败而归。”
“都是些软蛋啊,整日里只会操着火器乒乒乓乓的乱放,若是白刃战,老子一个打他们十个!”
……
左屯卫一副瞧不起右屯卫的嘴脸,可心里哪个不羡慕?如今右屯卫已经成了关中百姓心目当中的“忠勇之军”,为了保卫关中不惜出镇河西应战强敌吐谷浑,各个都是英雄。
然而左屯卫自己呢?
却因为大帅染病,被百姓们痛斥“避战畏敌”“不思进取”“一群瓜怂”,甚至有兵卒回乡,受到乡间百姓的怒骂,颜面无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