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章 大唐全明星
风筝这种东西,很久之前就有了。



相传在春秋之时,墨家祖师爷墨翟便用木头制作木鸟,三年而成,“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是为风筝之始祖。



后来墨翟将制作风筝的手艺传授给了学生公输班,公输班改进了风筝的材质,放弃笨重的木头,改以更轻便的竹子取代。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不过后来证明这只是个传说,不足采信。



真正有史可证的第一次将风筝利用于军事,乃是发生于楚汉相争之时,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



此后,风筝被当做一种军械,广泛利用于战争之中,史册典籍之上,屡见不鲜。直至南北朝之时,这种以往珍而重之的军械,不在拘泥于军中,逐渐流入民间,成为皇宫、百姓的娱乐项目。



……



听闻房二郎要扎风筝,不少枪炮局中的能工巧匠都放下手里的活计,一窝蜂的随着柳奭跑到外头院子里。



竹篾、纸张都是寻常之物,麻绳也应有尽有,枪炮局中什么也不缺,很快便在院子里堆了一堆。



一个胡须皆白的老工匠站出来,笑道:“扎风筝,老朽在行,侯爷您就瞧好吧!”



房俊忙道:“慢来慢来,这次要扎的风筝与以往不同,稍候片刻,拿纸笔来,某画下草图,尔等照着图纸操作。”



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谁不知道房二郎天资纵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无论是玻璃、水泥,亦或是火药、火器,尽皆出自这位天才的脑袋,如今早已风靡天下。



如今既然兴致而起,想要扎一个风筝,那必定与以往有所不同。



大家期待之中,房俊画就草图,还真就是草图,很潦草的那种……不过对于这些个大唐最出类拔萃的工匠来说,只需稍微揣摩,便已知其意。



那老工匠捧着草图,有些懵:“这么大的风筝……能飞?”



房俊没法跟他解释风筝能否飞上天不在于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够保持风筝的平衡,使之均匀的利用空气浮力,即便是一块重达几顿的铁疙瘩,只要做好平衡,照样能飞起来……



只得说道:“能不能飞,做出来不就知道了。”



“喏!”



见到房俊这般自信,工匠也都兴冲冲的各自分工,有人削竹篾,有人将削好的竹篾用火烤,然后弯曲成需要的形状,有人裁纸,有人准备浆糊……



房俊设计的这种风筝很简单,就是一个后世常见的蜈蚣风筝。



但是放到现在,却甚是新奇……



时下的风筝极为少见,因为制作繁琐,需要掌握平衡,等闲的农夫根本做不出来,而稍微有些手艺的匠人都在官府的管控之下,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放弃本职工作去扎风筝。



所以,风筝还只是权贵门阀的玩物。



等闲的风筝,也只是用竹篾制作成燕子、鸟雀、老鹰这等样式,似蜈蚣风筝这等将数十个圆形风筝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长长的看着好似蜈蚣一般的样式,前所未见。



不过也只是样式稀罕,技术到没有多少难题。



房俊摸着下巴想了想,觉得有些平常了,便派遣几个亲兵回去城中,寻了一家扎纸店,请来一位扎纸匠人。



这年头纸张金贵,房俊研发的竹纸也将将开始盛行,放在以往,扎纸匠人是一门顶顶高级的手艺人,七主要业务,就是专门为丧礼扎纸制作车马纸人……



不过房俊不讲究这个忌讳。



将扎纸匠人找来,房俊命他扎制一个龙头。



龙是天子的图腾,但是在宋朝以前,对于龙的管控并不严厉,绝无那种明清之时沾上边儿便是“意图谋反”“诛灭九族”的情形,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使用“五爪金龙”,基本没事。



做一个龙头风筝更没事,因为这风筝是没爪子的,严格意义来讲,没有爪子的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