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8章:邹老的徒子徒孙们
会议室里,有一群历史学家和学生们,正对着一帧帧播放的画面,比对着各种先秦古墓的出土文物图片。



整个会议室里,一片烟雾缭绕,根本就是大型修仙现场。



这熬了一晚上,浓茶、咖啡和香烟,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了。



邹老居中而坐,他年龄大了,精神不济了,正在打盹。



其实邹老本人的专业偏向考古,而非史学研究。



考古主要是研究各种遗物、遗迹、遗体,需要用到许多的新技术、新理论,糅合了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等,偏向自然科学;历史学则大多是研究各种典籍文献,需要各种思维工具,偏向人文社科。



考古在欧洲归属于历史学,在北美却多属于人类学,国内的话,考古是归属于泛历史学的,属于社科类,把考古学家叫做历史学家,理论上来说也没错。



但狭义上的历史学和考古学两者的关系,却复杂得多。两者若即若离,处在互相看不起对方,却也互相用得到对方,好起来穿一条裤子,打起来就打一脸血的状态。



邹老并不狭隘,门下弟子各半,涉猎颇广。



而为了这次东原大学地下的遗迹,邹老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弟子都招了回来。



现在一边查资料,一边查文物照片,一边和视频上的核对。



一开始,大家对邹老拿一个MV来核对各种文物,还各种抗拒,觉得邹老实在是小题大做。



我们堂堂教授、研究员甚至长江学者,你让我们来做这个!



这种活儿,先不说有没有什么价值,就算是有价值,交给学生们做不就好了吗?



但是老师发话了,能怎么办?



几个人一边监督自己学生干活,一边自己慢慢磨蹭,一边抬眼看着坐在最前面的邹老。



邹老眯着眼睛,偶尔睁开眼睛,扫视全场,然后再眯上眼睛。



像是一个监考的老学究似的。



这些人里,年龄大的,已经五十了,年龄小的,大概才二十出头,这些就是邹老的亲传弟子,以及他们的得意门生了。



邹老前半辈子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学业,和弟子们朝夕相处,亲教亲待,照顾他们的生活,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弟子们,每一个都像是他的孩子。



而现在,邹老已经走到了自己能走到的顶点,各种荣誉加身,身兼各种学会、协会的职位。



但可惜的是,国内的社科类是没有院士的,邹老也只能扫一些譬如欧亚院士、外籍院士之类的头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弟子们保驾护航。



没有院士头衔,虽然有些遗憾,但名头终究是身外之物。



他更大的执念,其实是想要帮自己的几个弟子们再进一步。



五十岁的黄乃刚,跟随他时间最久,学术成绩也很优秀,但总是差了一步,没能评上长江,五十岁的年纪,再不努努力就评不上了,加上家庭压力特别大,又是冷门的考古学,总要帮一些。



四十多岁的郑建国,刚刚在东原大学成为正教授,也需要点研究成果稳定自己的位置。



其他数人,也各有各的困境,各有各的挑战。



走学术这条路,如背负巨石赤脚踏在荆棘之上。



但这些弟子们,之所以能够受到他的青睐,其实大多是凭借一股专一的精神,而不是真的多有天赋,成就或许终究有限。



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到他现在的位置。



只有三十出头的赵兴盛,给了他最大的希望,聪慧敏锐,三十多岁就直接评上了教授,这个年龄在冲刺长江之前,还可以冲一冲青年长江,而且大有希望。



是他之前最得意的门生。



他曾经很是得意,觉得自己后继有人,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了谷小白。



这个孩子,他哪里是赤脚走在荆棘上,他简直就是开着压路机,一路碾压了过去。



所到之处,荆棘变柏油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